第25章
时间转入到1978年的夏天。
杜鹃像只活泼的鸟儿一样从宿舍外跑进来。
她手中扬着一叠信和明信片, 给宋真钱桂芝一一分,然后把剩下最厚的那一摞递到宁馥手里。
宁馥忍不住弯起唇角。
她一一看过去,信件大多戳着内蒙的邮戳, 有杜清泉的,有徐翠翠的,甚至还有崔国富的。
其中徐翠翠的信来最勤快,几乎每个月都有一封。
也没什么特殊的, 就是跟宁馥这个“小老师”汇报汇报她的学习情况啦, 讲讲图拉嘎旗生的新鲜事啦,说说母羊茹娜又新添一个小崽子啦等等,偶尔也写些图拉嘎旗乡亲们和知青们的现状。
从宁馥考上状元, 离开图拉嘎旗时起,书记图古力不但隔三差五地提起她来,还给知青们学习开方便之门——只要不逃避劳动, 人人每周都能有一天看时间, 看书、学习、写字。
他知道,这些城里孩子们都有着更强烈的执着愿望,他知道图拉嘎旗贫穷落后的乡村留不住这些年轻人。
——“知识是个好东西啊”,这是图古力时常挂在嘴边的。
高涵和梁慧雪结婚以后过并不好。
高涵仍然没有放弃高考回城的梦想, 梁慧雪也在通过自己的渠想法争取回城。
但两个人不像志同合的爱侣,反而像是互相厌憎的仇敌。
在这不大点儿的地方, 几颗唾沫星就能淹死人。
曾经的大才居然还没结婚就钻了女知青的被窝;而曾经有着“草原之花”美称的梁慧雪, 已经完全被村们妖魔化,甚至成教育家小孩儿的反面典型。
谁家女娃娃要是不听话, 就会有大人吓唬她——“再不乖就叫梁慧雪抓你去配傻子!”
当然,这要是被傻子他娘听见,少不又是一通跳脚的大骂。
扫盲班没有停办, 在宁馥走后就转交给仍留在图拉嘎旗的杜清泉。
他一边复习,一边带着老乡们学习。
好多老乡都觉上这课实在麻烦,他们年纪也大了,脑壳也锈住了,只想着能认识几个字儿,会写自己的名字就得。
于是渐渐的就不去上课了。
不过,他们还是叫自己的娃娃都去听课。
有哪个敢偷偷跑去玩,不跟着老师好好学的,回家少不吃上一顿扫帚炒屁|股肉!
图拉嘎旗平淡的日子在徐翠翠的信里,似乎也透出了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烟火味道,变生动活泼起来。
有些事情变,有些事情,要改变却并没有那么容易。
但希望总在生根发芽。
至于徐翠翠自己……
她骄傲地在信中说,自己现在已经快要赶上初中的文化水平!
现在她徐翠翠可是图拉嘎旗少有的、除了知青以外的文化人了!
就连书记他们偶尔要写个什么东西,都要来问问她的意见呢!
她也问乡亲们有没有什么要捎给宁馥的,不过这个时候大家往往显得很羞涩,只有图古力书记憋半天,才说,“让她好好学习。别忘咱们大伙”(此处加三个感叹号,并标红)。
前段时间县里头的卫生所组织全旗的卫生员技术骨干去做培训,徐翠翠也被畜牧排推选上去了。
——她到县里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到供销社去给宁馥看那块烫金梅花的肥皂还有没有卖。
“售货员说暂时没有,不过总有机会,你放心,只要我到县里头去,肯定帮你去看!”
宁馥都能想象出徐翠翠拍着胸脯许诺的样子。
这次机会很难得。
对于那些文化水平不高的技术骨干,县里还给他们办夜校,白天学技术,晚上学文化。
“——遇到这种千载难逢的机会,我必然要像一块海绵,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徐翠翠用整齐工整的方块字写:“不过更千载难逢的,是遇见你。”
好家伙,真是学习进步了,一下就用了千载难逢和如饥似渴两个成语!
平常不见她这样大方,连赞她一句都不愿意,在信里反倒这样热情奔放起来了。
宁馥久经沙场,都被徐翠翠最后一句彩虹屁吹得有点脸红,赶紧把信折折,放到专门腾出来的小铁盒里。
杜鹃忍不住好奇:“宁馥,你说说呗,你人缘怎么那么好,每次给你的信最多!”
宁馥笑眯眯的,“因为我人好,所以人缘好。”
大家还没来得及说什么,一旁看书的陈芸一声冷笑,甩下书本起身出去。
别看杜鹃个头小小,平时说也温声细气的,但实际上最是个仗义直言,性如烈火的脾气。
她冲陈芸的背影狠狠翻了个白眼,大声:“有些人就是嫉贤妒能,说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