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尼泊尔名英文名:Nepal),南亚内陆山国,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北邻中国,其余三面与印度接壤,首都加德满都,国土面积约14.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059万(2023年),全国分7个联邦省,全国有130多个民族。[1]
尼泊尔古称“尼婆罗”[18],12至18世纪建立了马拉王朝。[21]1768年,沙阿王朝崛起并在之后逐渐统一全国。[1]1790年,尼泊尔国王与中国皇帝签署和约,尼泊尔每隔五年向中国皇帝进行礼节性的朝贡,一直持续到1912年。[21]1846年,拉纳家族依靠英国支持夺取军政大权,并获世袭首相地位,使国王成为傀儡。[1]1950年,尼人民掀起声势浩大的反对拉纳家族专政的群众运动和武装斗争。特里布文国王恢复王权,结束拉纳家族统治,实行君主立宪制。[1]1962年颁布新宪法,规定尼为印度教君主国。[21]尼泊尔国王再度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21]1990年,尼爆发大规模“人民运动”,比兰德拉国王被迫恢复君主立宪。2001年,比兰德拉国王在王室血案中遇害,比胞弟贾南德拉继位。[1]2005年,贾在解散政府后亲政。主要政党结成“七党联盟”,与尼共(毛主义)联手反对国王,并于2006年通过第二次“人民运动”推翻国王统治。2008年,尼举行制宪会议选举,选后产生的制宪会议宣布成立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1]
尼泊尔为农业国,经济落后,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2021/2022财年,尼泊尔国内生产总值410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37.1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5.8%。
早期历史
早在公元前1000年,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居住着克拉底人(Kirant)。公元前8世纪,一部克拉底人在尼泊尔地区建立王国,后自称尼巴尔人(Nipars)。
从公元前6世纪起,尼泊尔境内出现了一些国家,主要有基拉特(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4世纪)、李查维王朝(公元4世纪到13世纪)、玛拉(公元13世纪到1768年)等王朝。
基拉特王朝是尼泊尔加德满都山谷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第一任国王是雅拉姆巴,曾在印度北方参加谟哈巴拉特战役。基拉特王朝共计有32位国王,统治了加德满都山谷九百年左右。在基拉特第三十一世统治时,印度北方邦权力斗争里的失败者,成群逃到加德满都山谷,带来了先进的政治制度和兵法。他们在山谷寻求避难时期,推翻了基拉特王朝,建立了李查维王朝。
直到13世纪时,利查威人被另一群从印度北方来到山谷的人击败,玛拉王朝建立了。玛拉王朝是尼泊尔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艺术、文字和灵魂论在玛拉人统治时期都取得了成就。马拉王朝兴起,大力推行印度教[1]。
尼泊尔王国
主词条:沙阿王朝、廓尔喀之役、第二次廓藏战争、英尼战争
●沙阿王朝统一尼泊尔
沙阿王朝的先祖就是在中世纪由印度拉贾斯坦迁徙而来的一个信奉印度教的拉吉普特王族。
18世纪中叶,包括尼泊尔在内的整个南亚次大陆处于支离分裂的状态中。在一片混乱之中,尼泊尔西部的廓尔喀国王普里特维·纳拉扬·沙阿意识到,尼泊尔如果不统一的话,那么所有的尼泊尔大小王国就迟早要落入英属印度的手中。1768年,普里特维国王在历经10年厉兵秣马精心准备之后,率军攻克了加德满都。[21]
同年,廓尔喀王普里特维·纳拉扬·沙阿建立沙阿王朝,并逐渐统一了尼泊尔。据说在进军玛卡南普尔时,神化身为哲人与国王偶遇,纳拉扬赠给哲人一块凝酪,哲人吃后吐出,又还给国王,国王觉得恶心,随手甩在自己脚上,哲人因此预言,沙阿王朝虽能一统江山,帝祚却会“十世而斩”,这一预言200多年后竟不幸应验。
1775年,普里特维国王去世后,他的儿子巴哈杜尔·沙阿继承王位。这位雄心勃勃的新国王把统治中心东迁100公里至加德满都,然后跟他父王一样不断率军扩张领土,所向无敌。[21]尼泊尔国王还向南部扩张领土,并且直抵印度。到1810年,尼泊尔王国已经从克什米尔扩张到锡金,相当于今天尼泊尔国土的两倍。[21]
1789年至1792年与中国清朝发生冲突,史称廓尔喀之役,从此向中国清朝称臣内附,属于中国。尼泊尔国王因此与中国皇帝签署了和约,规定尼泊尔每隔五年要向中国皇帝进行礼节性的朝贡。这种朝贡一直持续到1912年。[21]
●英国半殖民时期
1814年,尼泊尔遭到英国入侵,被迫割让大片领土给英属印度,外交受英监督。
1846年,亲英的忠格·巴哈杜尔·拉纳将军发动政变,国王大权旁落,拉纳家族世袭首相。。
20世纪初,尼泊尔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同英国殖民主义者进行了不屈的斗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