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永民,苏老头子六十岁才有的老儿子。出生的时候,家里已是一穷二白,八岁不到就没了爹,跟着寡妇妈艰难度日。从小没了父亲的苏永民,虽然哥哥姐姐一大帮,一大家子人都宠着他。可因为家里实在太穷,他也没享着什么福。吃不饱,穿不暖的时候是常事。也正为此,他从小就很能吃辛苦。等到他身上的那几个兄姐也都成家以后,就剩下他和老娘俩人相依为命地艰难过日子。
苏永民是整个村里出了名的大孝子,对他老娘从来都是言听计从,也不想他妈说的话,做的事是对是错,反正老娘怎么地都是对的。他老娘那些封建守旧的腐朽思想,他也一点不剩地全都继承了。
虽然在家里是老儿子,家里能有的宠,都他一人享用着,但身上还是有几分骨气和一份难得的上进心,脑袋瓜子也算灵光,对读书也有几分热情。因为有这些个优点,他竟然把书念到了高中毕业。虽然没考上大学,但在那个年头,也算得上是个文凭挺高的“文化人儿”了。在村里就更是凤毛麟角,高人一等了。此外他还有一个特别突出的优点,就是特别能张罗事儿,口才也很好,能说会道的。有点文化,再加上他这个优点,一时间在村里竟成了个炙手可热的人物。正好村里缺他这么一个能张罗事儿的人,刚一不念书就被村长看中,就这样顺顺当当地就当上了个小芝麻官儿。村里凡事念过几天书的,不懒惰的半大小子,都被他给归拢到一块,组成一个宣传队,他任这个宣传队的队长,专门负责村里的宣传工作。
做宣传工作没多久,苏永民小伙儿因为工作干得出奇的好,在村里很快成了村长支书眼里的红人。不到半年时间,就升了职,受到了重用,年纪轻轻便被任命为大队团支书。这下子穷小子苏永民,立刻变成了“钻石王老王”,被公认为绝对的潜力股,最有前途的年轻人。苏永民这一红不要紧,十里八村只要是听到风声的媒婆都纷纷登他家门,给他来保媒说亲,差点没把他家的门槛给踩烂。同村儿的,更是不管是穷的富的都巴望着自己家的闺女能攀上他这个“高枝儿”,将来好稳坐官儿太太宝座,全家都跟着沾光儿。再说苏永民,本就是个给点阳光马上就能灿烂的主儿,这一红就更不知道东南西北了。看说亲的人络绎不绝,他反倒端起价来了。不是嫌人家姑娘长得丑,就是嫌人家家境不好,再不就嫌人家性格不好,看着不顺眼,可把他给颠上天了。最后,连媒婆都嫌他实在是太矫情,太狂妄自大,从此以后再也不愿意登他家的门!这事儿一时间竟凉了。
村里管账的程会计,因为工作原因与他接触很多,平时没事总在一起侃大山闲聊。程会计是个有心计的人,他知道苏永民虽家穷但小伙挺有志气,吃苦耐劳,勤快不懒惰。虽然平时爱吹点牛,不太谦虚,但时间久了发现他人品不坏。小伙子又能说回道,为人处世也挺圆润,也认为他将来肯定能出人头地,将来说不定能当大官。加之这苏永民是个外场人,跟外面人总是热情大方,笑脸相迎,很会做出惹人喜欢的样子。所以程会计也像村里其他人一样,一直存有一份私心,琢磨着要是能把自己年方二十的大女儿程海英许配给他,算是了了一份心事,也算给自己姑娘找个好归属。所以有一天趁着工作之便,他实有意似无意地跟苏永民打趣道:
“小伙儿,最近对象看咋样啊?”
“哦,不咋样,没有太合适的。”苏永民回答道。听他这么一说,程会计笑着接茬道:
“我给你介绍一个怎么样?”
听他这么一说,苏永民先是一怔,还以为这老会计在跟自己说笑,于是也有一搭没一搭地回应道:“哈哈,好啊,您说说看,是哪家的闺女呀?”
程会计一听,心想这事儿有门,于是先卖了个关子,“我要介绍的这个丫头可是个没挑的,方圆几十里可找不到第二个,那可是要长相有长相,要个头有个头,要人品有人品,啥都不差的好人家的闺女哟,保证你是打着灯笼也难找啊!”
听完这话,本来并没怎么放在心上的苏永民,胃口反而被吊了起来,他放下手里正在忙着的活,忙搬了个板凳请程会计坐下,自己也搬了一个坐在了他对面,“老哥,快说说快说说,到底是哪家的姑娘这么好?”
程会计见他已经中了自己的计,上了自己的道儿,反而不慌不忙地笑而不语,端起手中的茶杯慢悠悠地押了一口茶,又叼起手里的烟卷边慢慢地吸着烟,边笑盈盈地看着他,就是不说是谁家的闺女,把个苏永民急得脸通红:“哎呀老哥,您倒是快说呀,怎么还卖上关子了呀?!”
见他急成这个样子,程会计哈哈大笑起来,他放下手里的烟卷,站起身走到苏永民近前,然后凑到苏永民的耳朵边,神秘兮兮地用手捂着嘴对他耳语道:“就是我闺女海英你看怎么样!”那神情就像是在进行一个秘密交易一样。
一听到这句话,苏永民一下子从板凳上跳了起来,他万万没有想到这程会计竟然在给自己的闺女提亲,打的是自己家的算盘,这还真少见。他因为过于惊讶竟一时不知该怎么回答了,支支吾吾了半天竟没说出一个字来。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