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和朱棣正沉浸于玉玺带来的震撼中。
想想看。
有了这个玉玺,他朱棣皇帝的地位就更名正言顺了。
这么一个小屁孩,竟然看到了玉玺。
可见,建文和这个孩子的关系不一般。
“爷爷,这孩子果真不一般。抓到了这个孩子,玉玺和建文都到了爷爷手中了。”
这点不消朱瞻基细说。
两人在商议之余,才想到在地上跪着的小包子。
“说,唐风身在何处?”
他既然带得话来,就应该知道唐风的下落。
小包子双手将书信呈上,头都不敢抬起来。
“禀告陛下。此书信和画,乃奴才在大街上时候,一孩童交于奴才手中。奴才并未问这孩子的去处。”
小包子自然是不能暴露唐风的行踪。
赏赐还没到位。
“如此,也附和常理。爷爷想啊!这小猪崽子肯定知道咱们满大街找他呢。肯定不会告诉小包子他的下落。”
朱棣点头称是。
“这个孩子真的才五六岁吗?”
朱棣对这个孩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一个五岁的孩子,都没上学堂,鬼点子竟然这么多。
着实让人忍俊不禁。
朱棣自从当上了皇上之后,已经很久没孕育子嗣了。
当唐风这个疑似自己的儿子,浮出水面的时候,朱棣更多的是一种期望。
对于太子的恨铁不成钢,对朱高煦的厌恶,都让他迫切需要一个能干的儿子。
朱瞻基虽然能干,聪明伶俐,到底是自己的孙子,不是儿子。
朱瞻基见过这孩子。
“是的,皇爷爷,这孩子,就是五岁。”
朱棣一愣。
“那这画?难道是一个五岁的孩子画的?”
朱瞻基摇摇头,一副不可置信的样子。
“皇爷爷,这画怎么看,水平也在解缙之上,建文也画不出这样的画来。孙儿只是在想,这画作到底是出自谁之手?放眼天下,实在是很难猜到。”
朱棣感叹着。
“本以为,解缙送朕的那幅画已经是天下最好的画。没想到,画玉玺之人,更在他之上。真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啊!”
“来人,赏小包子,赏银一百两、彩币十表里、钞四十贯。”
这赏赐,在大明着实已经很丰厚了。
当年,在朱棣登上皇帝的宝座的时候,对第一功臣李景隆的赏赐,仅仅是这个的数倍。
“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中军都督府左都督、淇国公,食禄二千五百石,子孙世世承袭,赏银四百两、彩币四十表里、钞四千贯”。
大明建立之时,百废待兴。
四十贯钱,就是四十两银子,绝对算是皇帝赏赐给太监的最大数值了。
正在下跪的小包子,双腿都在激动地颤抖了。
“谢皇帝陛下赏赐,我皇英明万岁。万万岁。”
心中狂喜。
“看来,唐公子预测的不错,果然受到了赏赐。”
在皇宫内,皇帝还是如此大加赏赐一位太监。
这是无上的荣光啊!
“对了,小包子,你以后不用在宫中伺候,可在家乡买田地,置办家业。”
这更加是天大的恩赐。
小包子没忘记,这些都是唐公子给他带来的。
啧啧。
唐家公子真是料事如神。
走出了大殿,他的脚下都是轻飘飘的。
一件连着一件喜事,朱棣心情大好,赏赐也是格外的多。
小包子退下之后,朱棣打开了这封信。
信封上皇帝亲启这几个大字甚是醒目。
“这字是真漂亮。瞻基啊!你也看看。”
好看的小篆。
“的确啊!这字比我写的还要好。”
“这孩子才五岁啊!竟然写地这样的字体。朕有点不太相信。”
朱瞻基更是不相信。
“爷爷,说不定是别人代笔的。五岁的小孩子,能拿起笔就不错了。”
朱棣连连城是。
打开了信。
“本公子叫唐风,不用怀疑。本公子就是陛下您的亲生儿子。明日午时三刻,本公子会带着玉玺,前来交换一个叫胡保祥的宫女。提前把该女子准备好。”
他真的是朕的皇子?
朱棣在看完信的一刹那,竟然眼眶有些湿润。
没想到,这么多年了,自己在宫中并无子嗣。
跟唐玉华只是春风一度,竟然有了自己的骨肉。
朱棣的心情很是复杂。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