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后。
兖州,东郡,白马县。
“骠骑将军,那我等就走了。”
营门前,一个文士模样的男人对着身前的少年人拱手笑道。
少年人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
“王太守慢走,唤有礼了。”少年人拱手说道。
那文士带着一行人离开后,少年人阔步进入军营中。
此刻军营中喊杀声动天,一个个将士在进行激烈的对练,或是赤果着上身角力,热闹非凡。
“秦将军,我义父可回信了?”
这时,一个少女小跑了过来。
少女拥有绝世的容颜,玲珑柔美的身材,她自然是貂蝉,目前在军营中的职位是秦唤的侍女。
旁边的少年人,自然是秦唤。
一个月时间,貂蝉和秦唤的关系增进了不少,至少貂蝉不再要求秦唤送她回长安了。
至于刚才营门处那文士,是东郡太守王肱,他口中为什么称秦唤为“骠骑将军”,这得从一个月前说起。
一个月前,秦唤和曹操离开诸侯联军后,便屯兵在兖州东郡的白马县。
而董卓被秦唤刺伤后,去到长安没几天就一命呜呼了。
顿时间,朝廷上下一片欢腾。
为了控制住长安局势,王允便联合了吕布,彻底控制了长安城。
王允为录尚书事,总领朝政。
吕布为大将军,统领天下兵马。
而诛杀董卓的秦唤,居然也遥遥封了一个骠骑将军,但也仅仅是将军号而已,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好处。
这就是秦唤骠骑将军的来源。
有或者有没,对秦唤都没啥影响。
而王允能够控制的地方,也仅限于长安城。
董卓未死之前,留下李傕、郭汜、张济等人布防在三辅各地,防止诸侯联军继续攻打长安。
王允联合吕布取得了长安的控制权后,对于这些董卓曾经麾下的旧部,态度反复无常,任何处理方法都无法让各方满意,于是这件事就搁置下来。
除了这件事之外,就是曹操和秦唤为何会来到东郡的白马县屯兵。
这得说起一个人,那就是袁绍。
诸侯联军解散后,虽然董卓已死,汉庭恢复,但天下各州牧守们完全不遵从号令,为了扩充个人的地盘,争夺土地和人口,相互争斗。
袁绍的野心,终于是被冀州牧韩馥发现了。
袁绍为渤海太守,名义上是韩馥属下,但袁绍拥兵在手,韩馥虽然是州牧,却压制不住袁绍。
韩馥唯恐袁绍坐大,故意减少军需供应,企图饿散、饿垮袁绍的军队。
而袁绍并不满足于一个渤海小郡,对被称为天下之重资的冀州垂涎已久。
于是,袁绍手下一个谋士逢纪献计道:“州牧韩馥是一个庸才,我们可以暗中与公孙瓒相约,让他南袭冀州。待公孙瓒大兵一动,韩馥必然惊慌失措,我们再趁机派遣能言善辩的人去和他说明利害关系,不怕他不让出冀州来。”
袁绍很看重逢纪,果然照他的意思写一封信送给公孙瓒。
于是公孙瓒发兵,南袭冀州。
韩馥无法阻挡公孙瓒,袁绍趁机派手下谋士荀谌前去劝说。
荀谌对韩馥说:“公孙瓒南下,诸郡望风而降,袁太守也领兵到了延津,他的意图难以预料,我们都很为将军担忧。”
韩馥一听,不禁倒抽了一口冷气,急切地问:“既然如此,那怎么办呢?”
荀谌不正面回答,反问道:“依将军估计,在对人宽厚仁爱方面,你比袁绍怎样?”
韩馥说:“我不如。”
“在临危决策,智勇过人方面,你比袁绍怎么样?”荀谌又问。
韩馥又说:“我不如。”
“那么,在累世广施恩德,你比袁绍又当如何呢?”荀谌再问。
韩馥摇摇头:“袁氏四世三公,名满天下,我还是不如。”
连提了几个问题后,荀谌这才劝诫韩馥说:“公孙瓒率领燕、代精锐之众,兵锋不可抵挡,袁绍是一时的英杰,哪能久居将军之下。冀州是国家赖以生存的重地,如果袁绍、公孙瓒合力,与将军交兵城下,将军危亡即在旋踵之间。”
“然袁绍是将军的旧交,而且结为同盟,如今之计,不如把冀州让给袁绍。袁绍得到冀州以后,他一定会厚待将军,公孙瓒也就不能和他抗争。”
“那时,将军不但能获得让贤的美名,而且您还会比泰山更加安稳,希望将军不必疑惑。”
韩馥生性怯懦,缺少主见,听荀谌这么一说,也就同意了。
终于,韩馥搬出了官署,又派自己的儿子把冀州牧的印绶送交袁绍。
袁绍代领冀州牧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