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诸葛亮发明蛮头

看着素馒坐在梳妆镜跟前卸妆,诸葛云的心都蹦到了嗓子眼:

“我应该怎么办?我应该怎么办?也不知道素馒的丈夫晚上都干些什么?”

此时素馒已经将发簪取下,头发舒展开来,一头又黑又长的秀发,将娇嫩白皙的脸颊衬托得更加动人,

“阿云哥,你看什么?”

诸葛云赶紧闭上眼睛,

“我!我!我没看什么!”显然他是紧张了,

素馒不自觉笑了起来,诸葛云偷偷睁开眼睛,看见笑若烟花的素馒,一下子就看呆了,眼睛也不眨,全身像是静止了一样。

此时素馒已经缓缓走到诸葛云的身边,

“阿云哥,我们休息吧!”

诸葛云顿时感觉屋子里充满了麦田的麦香味道,那空气清心而自然,仿佛自己已经站到田间地头,望着一望无垠的青绿色麦田,那麦穗一个一个饱满而富有弹性,在风中摇曳。好像在给自己说:摘我吧!我最饱满!

诸葛云顺着地隆走到麦田深处,找到他认为最饱满的那一粒麦穗,先弯下腰将鼻子伸到麦穗跟前,使劲吸了两口空气,顿时一股更加青涩的麦香扑鼻而来,然后用双手小心翼翼将其摘了下来,从中选出一颗最饱满的麦粒,揪了下来,再将其外边的青绿色皮一层一层给退了下来。顿时,一粒饱满而充满希望的小麦粒就呈现出来。

诸葛云将小麦放到嘴里,先用舌头翻滚一下,再用牙齿轻轻地咬了一下,也许是这粒麦子还比较嫩,弹弹的,还带着韧劲。

诸葛云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吃了二十年的馒头,从来没有这种感觉,原来嫩嫩地麦粒吃起来更香,怪不得有人喜欢吃捻转呢?

诸葛云一觉睡到天亮,又是她母亲的一句:“还不起来?太阳就照到你头上了!”将他从睡梦中揪醒,他赶紧瞅瞅身旁,发现只有自己一人,素馒早已去帮忙和面了。

诸葛云的母亲姓娇,名韵诗,大家都习惯称她为娇嬷嬷。

她本出身富贵人家小姐,从名字上我们就可以看出她在娘家的受宠程度。

她初嫁到诸葛家的时候,诸葛亮还是蜀国的丞相,其实已经是事实上的管事的了,阿斗就是个摆设,许多属下都希望他能够取阿斗而代之,毕竟阿斗太不争气了,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在皇宫玩。”这是对阿斗的真实写照,就是让他管,他也没有那种能力。

这时候的诸葛家也算是到了家族的鼎盛时期。

但他的小儿子诸葛怀却似乎不那么热衷于功名,反而对父亲的事必躬亲较为排斥,就连士兵被罚杖二十以上都要亲自监督,他认为这样活着太累了,没有意思。

不过从小他就喜欢吃诸葛亮发明的“蛮头”,还想着有朝一日将其发扬光大,也算是不枉来世一遭。

原来,诸葛亮在攻打孟获的时候,

因为南蛮那边瘴气特别多,河流还湍急,在行军过程中,许多士兵因此而丧命,他们没有死在战场上,因此冤魂不散,阻挡住南征大军回蜀。

等诸葛亮收复孟获后,为了抚慰这些冤魂就在河里设坛祭祀。

按照当时当地民俗,要祭祀抚慰灵魂,只有将鲜活的人头投入进江中,让冤魂吃羊头、牛头、猪头是不答应的。

这一下子让诸葛亮犯了难,已经无缘无故死这么多人了,总不能再拿无故人生命开玩笑了。

诸葛亮思来想去,他让手下将军中手艺好的厨师都着急过来,让他们用面粉制作出人头形状的面疙瘩,面疙瘩里裹着一块儿肉。

诸葛亮早上醒来,看到这些栩栩如生的人头,对这些厨师大加赞赏,绝对可以以假乱真的地步,他忍不住称其为“蛮头”,并让厨师们大量制作这种“蛮头”。

到了晚上,诸葛亮带领文武百官和百姓们,摆起祭坛,让人沿江撒“蛮头”,他想趁着天黑,冤魂眼睛迷糊,分不清这些人头形状的面疙瘩是真的还是假的,好蒙混过关。

经过一夜的投喂,第二天,江面恢复平静,冤魂果然散去,人们欢天喜地,“蛮头”从此也就被流传了下来,成为祭祀时的重要物品。

一次祭祀时,诸葛怀偷吃了一个“蛮头”,感觉这面疙瘩挺好吃的,怪不得能将河中冤魂给迷住。于是,就有了自己的想法。

瞅着机会,他问诸葛亮:“蛮头那么好吃,为什么不把蛮头推广开来,让家家户户都吃上呢?”

诸葛亮急了:“放肆!这是祭祀之物,岂可随意让我们这些凡夫俗子食用?”

诸葛怀嘴上虽然不敢和父亲顶嘴,但是心中却在唱反调:“我是凡夫俗子,不也照样吃了?又怎么了?”

因为诸葛亮的管制,诸葛怀不敢有大动作,只敢悄悄地去制作蛮头,解解馋!

诸葛怀吃了一段时间,感觉自己力气大增,感觉这东西有补充人体元气的作用,乃大补之物!一次他看到诸葛亮累得有点儿虚脱了,赶紧去制
手机支付宝搜索P2zPYPB74GJ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淘宝双11超级红包,复制淘口令$bkb13lYsLPg$,打开手机淘宝即可领取。
若淘口令失效,请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京东双11超级红包,复制京口令¥UANeFApAs8a1nuds¥,打开手机京东即可领取。
若京口令失效,请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9:http://b.faloo.com/1074801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