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刚刚离开,魏王李泰来了。
“些许薄礼,不成敬意,还望冠军侯笑纳。”
李泰送的礼物远比李承乾少,但件件皆是珍品。
王阳平也不推辞,照单全收。
“冠军侯文武全才,不仅武功高绝,诗词文章,更是冠绝天下。”
李泰一脸倾慕之意。
“如若冠军侯不嫌弃的话,得空不妨来文学馆,指点一二。”
王阳平微微点头。
李泰举止得体,比太子李承乾,对他更加恭敬。
言语之时,神色之间,对王阳平流露出浓浓的崇拜之意。
若非真情实意,而是演技展示,那他绝对是影帝级的水准。
两人一番交谈,似乎颇有相见恨晚之意。
许久,李泰才离开冠军侯府,告辞而去。
“此子,胜过太子李承乾太多。”
王阳平的眼神内,掠过一道不易察觉精芒。
有这样一个弟弟,又深得李二恩宠,也难怪李承乾感到鸭力山大了。
不过,李泰锋芒太露,这便不是好事了。
毕竟,他的父亲,是李二。
一个强势无比的皇帝,一个锋芒太露的皇子。
或许,皇子会得到皇帝的欣赏,但又如何能不引来猜忌呢?
李泰刚出府,便有人来报,蜀王李恪求见。
“冠军侯进献曲辕犁,平定罗艺叛乱,功德无量,李恪替天下苍生,感谢冠军侯。”
李恪说着,弯腰便拜。
王阳平连忙将他扶起。
李恪回头挥了挥手,令人将礼物送上。
“些许薄礼,不足酬冠军侯之万一,还望冠军侯不吝收下。”
王阳平微微笑了笑,示意管家将礼物收下。
李恪坐下,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
“久闻冠军侯有观天象之能,能未卜先知,李恪今日一事请教。”
“蜀王过誉了,天道无常,人岂能尽察?蜀王有什么事,但说便是,王某若是知道,必定知无不言。”
王阳平观察着李恪的举动,发现他与李泰和李承乾都大不一样。
李恪显得更谨慎,但又给人多了几分压抑之感。
可能是因为她的母亲是杨妃,隋炀帝的女儿,隋朝的公主。
这个身份,其实是十分敏感的。
“今年关中大旱,俗话说“旱极而蝗”,李恪想请问冠军侯,今年是否会发生蝗灾?”
王阳平闻言,深深地看了李恪一眼。
他当然知道今年关中会发生蝗灾,而且就在长安附近。
这件事,王阳平正准备寻一个合适的机会,向李二进言,让其早做准备。
没想到,李恪竟然在此时提起了。
也罢,既然如此,那就做一个顺水推舟的人情好了。
“实不相瞒,依天象,关中今年会有蝗灾,就在长安附近。”
“此事,我正准备向陛下禀告。”
“蜀王既然问起此事,就劳烦蜀王禀告陛下,早做准备。”
李恪本是随意一问,没想到,竟然得到一个肯定的答复,他吃了一惊,刷地一下,站了起来。
“冠军侯,此事非同小可,你确认今年当真有蝗灾吗?”
王阳平微微笑着,轻轻点了点头。
“我这里写了一些灭蝗的法子,蜀王可以将其一并面交陛下。”
王阳平从怀中掏出早已写好的灭蝗方法,递交给李恪。
李恪脸上神情,阴沉变化不定。
对于进宫面见李二,禀告此事,他似乎有些顾忌。
蝗灾尚未发生,若是王阳平算错了,那他这个进献之人,也难免受父皇斥责了。
“好,本王即刻进宫,禀明父皇。”
李恪犹豫了片刻,终于下定决心,接过了王阳平递过来的灭蝗之法。
……
甘露殿。
“王阳平说,今年关中有蝗灾?”
李二的神色,十分难看。
旱极而蝗。
这是古书中早有记载之事。
但,谁也不希望灾难真的发生。
“父皇,冠军侯说得极为肯定,儿臣以为,十有七八错不了,父皇还需早做准备。”
李恪将王阳平写好的法子,递了上去。
“这是冠军侯写的灭蝗之法。”
李二伸手接过来,看了一遍。
“以篝火诱杀,确实是一个对付蝗灾的好方法。”
“据虫除卵,更是治本之法。”
“冠军侯不愧麒麟才子之名,敢想敢做啊。”
李二赞叹了一声。
这个时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