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昭迷迷糊糊地醒了过来。
他刚醒过来的时候,陈到直接跪在他的脚边痛哭流涕。
从陈到口中,赢昭才知道自己竟然昏睡了五天。
“原来那个梦竟然这么长。”
嬴政这五天做了一个很长的梦,他梦到始皇帝病逝,陈胜吴广起义。
项梁项羽起兵复楚灭秦,刘邦率军杀入咸阳城。
楚汉争霸、刘邦立国。
他做为旁观者将这一幕幕看到真切,好像真的成为了一个亲历者。
赢昭醒来的消息很快就有人去禀报了皇帝,得知他醒来之后,嬴政长舒了一口气。
这几日为了赢昭,他一怒之下可杀了不少御医。
咸阳宫内更是人心惶惶。
现在随着赢昭的熟悉也算是落下帷幕了。
“公子昭立下大功,赐府邸。”
嬴政大笔一挥,在咸阳城内给赢昭安排了一间府邸。
得到这个消失的时候,赢昭笑的跟个孩子一样。
总算是自由了。
住在禁宫里面规矩实在太多,搬到外面去住便自由许多了。
·············
“抓住张良了?”
赢昭醒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从陆炳口中得知这件事情。
“主上不知该如何处理?”陆炳有些为难。
锦衣卫抓人要么杀,要么审,现在张良在他手上好像是一个贵客。
“先放着,好吃好喝的伺候着。”
“喏。”
怎么对张良,赢昭也有些发愁。
杀之可惜,用之不放心。
张良一心想要复han国,即使后来投靠了刘邦也是为了复韩。
直到后来韩王信受封代地,他才选择了退隐。
更何况现在的张良,一心想要灭秦呢。
赢昭对张良的学识还是很欣赏的。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刘邦的每一次胜利无不与张良的奇智息息相关。张良为汉划策,重视战机和政治效果与影响。
鸿门救驾,献计焚栈道示无还心,力谏不可与项羽划界分治等无不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刘邦称帝后,张良仍出谋献策,帮助刘邦马下安天下。
首先是献计安群臣之心。破楚之后,刘邦在洛阳南宫,望见一些将领们经常三五聚拢,窃窃私议。
刘邦很想知道他们在谈论什么,便询问张良。张良直言相告,那些人是想谋反。
陛下起布衣。以此属取天下。今陛下已为天子,而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而所诛者皆平生仇怨。
今军吏计功,天下不足以遍封,此属畏陛下不能尽封,又恐见疑过失及诛,故相聚而谋反耳。
张良建议刘邦先封自己最讨厌的雍齿为侯,以安诸侯之心。
刘邦采纳张良的计策,置酒会群臣,封雍齿为什方侯,并催促丞相御史定功行封。
群臣罢酒皆喜,说:雍齿都可以为什方侯,我们不会有什么问题了。”
于是人心安定消弭了一场可能发生的乱子。
其次,张良献计安刘盈的太子之位。
称帝后不久,刘邦便欲废掉吕后所生之子刘盈,而立宠姬戚夫人之子如意为太子。
大臣们极力劝谏,却都无济于事。张良深知刘邦在此事上的决心。
他献计给彷徨无策的吕后:以太子的名义,安车厚礼请天下闻名的商山四皓
东园公,绮里公,角里先生,夏黄公为客。
这四人都是刘邦素敬仰而无法请之出山的。
吕后听其计,使人卑辞厚礼,携带太子亲笔书信请来了商山四皓为宾客,使刘邦遂打消了废易太子的念头。
张良这一次对刘邦的劝谏无只言片语,而是暗示太子羽翼已成,废之可能会引发大乱的行动,使其打消了酝酿已久的废立念头。
张良谋略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他为汉王朝的奠基出谋献策,使刘邦获得了一个接一个的胜利,而且还表现在他的急流勇退,成功保身之上。
刘邦论功行商时,对未有丝毫野战之功的张良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
齐地是黄河下游土地肥沃,百姓富庶之地,而且食邑三万户,封赏之厚,远在列侯之上。然而张良推辞道:“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
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张良对自己的功绩轻描淡写,虚怀若谷。
而且把自己谋略的成功归之于刘邦得天之命上。
既使自己的功绩显得微不足道,又赞扬了刘邦得天下乃天骂命所归。
这样,便去掉刘邦对他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