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叶北出手,怒斥“文化精英”

虚荣心很难说是一种恶行,然而一切恶行都围绕虚荣心而生,它们都不过是满足虚荣心的手段。

包括这些“文化精英”在内,这一切不过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表现欲罢了。

若是平时,他们这么做倒是无可厚非,甚至还能提高一下自己的知名度。

只可惜,今日他们遇到了叶北。

看着这些“文化精英”的无知,叶北不由得笑了。

“你们说《百战奇略》和《时务十八策》找不到,所以这就是这两本书不存在的理由。”

“那我倒是想要问一句,《奇门遁甲》你们找到了吗?”

“鬼谷子的《纵横论》,你们找到了吗?”

“而且《奇门遁甲》也只不过是《龙甲神章》中的一部书罢了,那么《龙甲神章》你们找到了吗?”

“这些书你们都没有找到,却乐此不疲,你们怎么不说是不存在呢?”

“还有你们说刘伯温三次辞官是因为不甘心,是被迫,这个我赞同。”

“不过你们作为文化传播者,有件事情你们有没有搞清楚?”

“时代背景你们了解了么?那个时间是大元所在的历史时期啊!”

“大元统治华夏的时候,你们知道是什么时期么?”

“那是汉人最没有尊严的一个年代!”

“那是汉人被当成牲畜一样的年代!”

“那是汉人的命最不值钱的年代之一!”

“眼看着百姓疾苦,身为朝廷官员却不能为百姓谋事,因为汉人的身份,刘伯温处处被针对!”

“所以,刘伯温才不得不辞职!”

“还有第二次,刘伯温越界举报,这是因为什么?”

“是因为汉人根本没有话语权,哪怕你是一个朝廷命官!”

“在朝廷被元人统治的年代,就算刘伯温说了也没有人去管,更何况还是他的上级!”

“所以刘伯温才冒着性命危险越界举报,他这是为了天下的百姓啊!”

“结果在你们的嘴里,却把刘伯温说成这么一个官瘾太大的人,你们是怎么想的!”

“至于第三次平乱当官,刘伯温也是不想看着百姓受苦,这才出山的!”

“百姓本来就身处水火,大元又四处发生战乱。”

“那些起义的人能不能成功都不知道,有没有一个能入得了刘伯温眼睛的人,他不去平乱,就会有更多的百姓受苦!”

“就会有更多的百姓因此丧命!”

“刘伯温每一次出山都是为了百姓,可是你们呢?”

“为了恰烂钱,脸都不要了!历史都能扭曲!”

“还有刘伯温后面就不跟着朱元璋出征的事情,你们别忘了,诸葛亮也不是每次都跟着刘备的。”

“难道只有跟在朱元璋的身边,刘伯温才算是行军么?”

“他需要么?”

“刘伯温运筹帷幄,千里决策,多少战役都有刘伯温的身影,都有刘伯温的参与?”

“甚至在朱元璋和陈友谅在潘阳湖决战的时候,刘伯温也是事先算出朱元璋要出事,所以冒着生命危险,赶紧奔赴前线,让朱元璋换船,这才保住一命!”

“这一切你们都不去讲,偏偏断章取义,编造谣言。”

“你们问问自己,刘伯温能算出这些,难道不是神机妙算?”

“难道不如诸葛亮么?”

“至于封伯的事情,其实很简单,刘伯温跟随朱元璋的时间并没有其他人那么久。”

“你们但凡是多看看书,都不至于说出这么无知的话来!”

“朱元璋封赏,武将们都在前面!”

“这些武将也都是跟着朱元璋从一开始打天下的,所以他们要比刘伯温靠前!”

“而且,朱元璋身边的人分为淮西集团和浙东集团”

“淮西集团是朱元璋的老乡,为他的事业打下最初的基础,推着他走上更高的位置,‘淮西二十四将’更是立下战功无数,徐达、汤和、常遇春都是其中之一。”

“建立明朝之后,朱元璋投桃报李,对出身淮西的臣子们十分优待,可以说这些人才是他真正的心腹。”

“他对李善长、胡惟庸如此信任,和他们都是淮西老乡有很大关系。”

“刘伯温则出身浙东,是浙东集团的代表人物,这个集团里大部分人是中、后期才投来的,两者当然不可能是一样的待遇。”

“况且朱元璋对浙东集团始终报有警惕,只是他没想到,最终给他带来麻烦的不是他有意疏远的外乡人,而是他的淮西集团。”

“不过朱元璋对刘伯温并没有太过忽视,李善长告老还乡后,朱元璋曾对刘伯温提过想让刘伯温当丞相。”

“刘伯温以自己过于嫉恶如仇、不耐烦处理杂事为由婉拒了,朱元璋也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9:http://b.faloo.com/1030985_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