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诸子百家系统中翻看了许久,李毅便退了出来。
虽然,里面有许多让他眼红的传承,但是,没有声望值,一切都是白搭。
只能徒增眼馋而已。
夜色渐浓,李毅也渐渐进入成眠中。
接下来的三日,他并没有离开客栈,而是在这里,等待着科举的开始。
反倒是外面,有些不太平静。
李毅和李昊在长安大街上的怒怼,已经传遍了整个长安城。
这两位,一个是河间郡王李孝恭的嫡子,一个是庶子,两个儿子的怒怼,足以引起成为许多无聊之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这一日,早朝刚完。
众朝臣刚刚退出太极宫,梁国公房玄龄便跑到李孝恭的身旁。
“郡王,坊间都传闻你两个儿子差点在街头上演一场大戏,此事,你还得管教一番啊!”
“哼,那个孽子,不知长幼尊卑,竟然对自己的兄长出言不逊。”
提到这件事情,李孝恭就是一肚子气。
这两人,不少人都在他跟前提到了这件事情。
虽然,因为当初玄武门之变的时候,他保持了中立,随后,没有得到唐王李二的宠信,逐渐退出了长安的权利核心,但是,作为唐王李二的表兄,身为皇亲国戚,此事,关系到皇家颜面。
回到郡王府,看到正在练武的李昊,李孝恭的脸上浮现出了一抹满意的笑容,转而想到李毅,他的心中,怒火就不打一处来。
正是这个被他遗忘了许久的庶子,让他在朝堂之上,有些抬不起头。
养不教,父之过。
那街头的闹剧,不正是说明他管教有问题么。
可他却没有想过。
若不是他的漠视,又怎么会有这么多事情的发生。
正是因为,自始至终,在他的心中,只有这位看似出色的嫡子,这位将来他爵位的继承人,从而导致了如今的一切。
转眼间,已是第三日。
太极宫,甘露殿。
“文科和武科报名名单在此,请陛下过目。”
礼部侍郎卢承庆,将两道花名册,呈了上去。
“报名之人的身份,都核实过了吗?”
唐王李二一边翻阅着花名册,头也未抬,开口问道。
“回禀陛下,此次报名文科应试者两百一十八人,武科应试者两百零一人,其中,有个别考既报考了文试,又报考了武试,这些人既有世家子弟,也有不少寒门布衣,关于他们的身份家世,臣已经核查完毕,皆是身家清白的良人。”
礼部侍郎卢承庆恭恭敬敬的回答道。
待他说完之后,却见唐王李二久久没有反应,不由的抬头看去。
只见唐王李二左右两手,各拿一卷花名册,不时的左看看,右看看。
同时,口中喃喃道:“李毅...李毅...”
听得李二口中的名字,卢承庆不由的慌了,生怕漏查了什么。
“陛下,不知这李毅,可是有什么问题。”
卢承庆躬下腰,恭恭敬敬的问道。
漫长的华夏历史中,只有在满清时代,那些臣子,见了皇帝后,才会举行三叩九拜大礼,至于隋唐宋明,在一般情况下,那怕是白身,见了皇帝,都是不需要磕头的。
尤其在这盛世大唐,武风盛行,民风开放,作为唐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骄傲,上至天子,下至黎明百姓,都有着一身傲骨。
因此,像电视剧里那种,见了皇帝就需要磕头的事情,是不存在的。
随着卢承庆的话再次响起,李二似乎才缓过神来。
“哦,没什么问题。”
“将这文科和武科的名单立刻张榜公布,明日正式开试。”
“臣,遵旨。”
领了唐王旨意,卢承庆便离开了太极宫,去准备张榜公布的事情。
卢承庆离开后,李二的目光再次落在李毅的名字上。
那日,他让暗卫查探李毅这三年来的动向,可是,传回来的消息却是,这三年来,李毅一直在城郊的山谷中,为自己的亡母守墓。
这下,让李二对于李毅更加的好奇了。
“李毅,朕等着,你能给朕带来怎样的惊喜!”
说着,将手中的花名册合上,放在一边。
作为这盛世大唐的掌控者,如今的大唐,看似繁荣昌盛,可李二知道,这些只是表面现象。
如今,北有突厥屡次犯境,西有吐蕃宠宠欲动,东北方向,还有高句丽盘踞在那里。
作为一个立志做天可汗的君王,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可如今,领军出征的还是李靖、程咬金这等上了年纪的大将,年轻一代,还无人能够挑起这杆大梁。
是以,他才选用这种方式,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