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第一次生物大灭绝

    合作的力量是巨大的,特别是对于生存来说,能达到1+1>2的效果。

    但是学会合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了学习合作,复制分子们花费了长达十亿年的漫长时间。

    在这段时间中,细胞的多样性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在原核细胞统治的时期,地球的海洋几乎被灰属藻占满了,但是在真核生物的时期,没有哪一种细胞占据了绝对的统治地位,海洋中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多样细胞。

    经过十亿年无数次的尝试后,细胞们终于开始了最简单的合作,地球上出现了一种简单的多细胞生物,程深将其命名为——海孔。

    这是一种类似于海绵的多细胞生物,没有手、没有嘴、没有消化系统、没有神经系统,是由一个个多孔的长条构成。

    长条随着水流摇摆,海水经过长条中的细密孔洞,海水中携带的各种营养物质,被海孔里的细胞吸收。

    细胞也分泌出金属的分泌物,将海孔固定在海洋底部。

    海孔的觅食效率,比单个细胞要多出太多,而且大量细胞聚集在一起,分泌的外壳也能保护它们免受大部分伤害。多细胞生物的优势开始显露。

    在短短几百万年中,海孔的种类和数量就急剧发展,种类突破了上千,每一片海洋的底部,都能看到随波飘摇的长条海孔。

    其他的细胞也不甘示弱,更多更高级的机器被逐渐制造出来。

    细胞的分工开始精细化,有的细胞负责生殖繁衍,有的细胞负责消化吸收,有的细胞负责组成厚厚的外壳,有的细胞负责组成头部。

    生物大爆发出现了。

    在一亿年的时间中,海洋从细胞汤池,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生物世界。

    程深俯瞰海洋时,终于不必再使用“显微”了,现在他只要拉近了视野,就能看到海洋中生机勃勃的景象。

    海底深处,大量早期植物在水底摇曳,它们靠着混乱的地磁场供能,靠着吸取海洋中悬浮的物质生长。

    植物的繁盛,也带来动物的繁盛。

    海洋动物开始大规模出现,这时期的动物,还多以软体动物为主,它们还没有进化出复杂的骨骼,但是它们已经学会用分泌的金属外壳保护自己。

    各种动物在海洋中捕食、生存,弱肉强食。一个个奇形怪状的、附着有金属外壳的怪物在海底厮杀。

    《创世录》在此掀开了新的一页。

    【第四章·爆发纪元】

    【“地球新生33亿年,海洋生物大爆发,海洋中出现早期动植物。陆地上仍然一片荒芜、布满碎石,海洋中却一副生机勃勃的景象。沉寂了三十多亿年的海洋,仅仅用了几千万年的时间,就充满了这么多的生物,生命真是神奇。”】

    在生命进化的过程中,地球的气候也在渐渐的发生着变化。

    最先让程深注意到的,是地球的冬季明显变得更加漫长了。

    原先只有四个月的冬季,现在延长到了六个月,甚至到了来年四月份的时候,天上还在下着白色的鹅毛大雪。

    地球正在变冷!

    随着温度的降低,白色的冰层从两极出发,逐渐向着其他海洋蔓延开来。

    天空中下着白色的鹅毛大雪,大雪数月不曾停歇。

    地球进入了漫长的寒冬,陆地的表面,覆盖上了厚厚的冰层。厚达两百多米的巨大冰层,将整个陆地笼罩在其中。

    河流在河道中凝固,湖泊覆盖上了一层白雪,随即被百米厚的冰层淹没,巨大的瀑布冻结在悬崖上,形成垂直而下的白色冰柱。

    海洋冰封,无边无际的海洋上,结起了三百多米厚的冰层,将海洋和空气阻隔开来。积雪落到冰封的海洋上,将整片海洋都变成了一片白色。

    整个地球都变成了一个白色的雪球。

    伴随着冰河时代一起降临的,是新生地球上的第一次生物大灭绝。

    海洋中的温度急剧降低,大量动植物因低温而死。

    在冰封的海面上,巨大的如镜子般的冰块中,能见到大量被冻结在其中的生物,有的表面布满金属的长条鱼类还张着嘴,保持着吞咽食物的姿势。

    它们就这么被冰封在厚厚的冰层中,保留着生命结束前最后的姿势。

    伴随着大量生物的死亡,即使那些没有被冻死的生物,也面临着食物短缺的危机。脆弱的生物链被破坏了,活下来的生物会因为缺少食物,而陷入饥饿。

    突如其来的寒冷气候,给地球上的生物一个措手不及,75%的生物在这场灾难中灭绝,剩下的生物也大多在冰面下苟延残喘。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9:https://www.xsbiquge.com/106_106627/154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