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九华山下有一村落,只有数百人,全都丢弃了老祖宗的耕作,支起香摊,开起客栈和饭店做起了带着香客的买卖,只因地藏大愿“地狱未空誓不成佛”引来无数香客和朝拜的人,完全带动了村里的经济。也让村民的日子好过了起来。

最近村里发生了一件大事。

山下的佛像建成了

此佛像是化成寺方丈慧深云游世间二十年游说各地富甲王侯信徒耗时九年建成的九十九米高的金地藏圣像,在圣像建成时慧深方丈道了一声佛号圆寂在厢房内。

九华僧人慧深足行天下建圣像的事迹成了美谈,更是吸引了无数香客信徒来此观摩圣像,全山僧人在圣像下敲钟诵经,一时间梵音传遍整座山林,无数飞禽鸟兽都来此观望。此举更是奠定了九华山地藏道场的美名。

山下村落的人忙的热火朝天,恨不得生双翅膀多带几个客人多赚一些钱财,对于村民来说都在夸老和尚做的好,本来寺庙香火就鼎盛大佛一建成更是可以用可怕来形容。

冯天生是村子里一户人家的孩子,父母都做起了带客的生意,自己也学的有模有样在道上拉客。

佛像建成几日一家人几乎连如厕的时间都没有。客人实在太多了,冯天生刚带完一批客人上山折返回来和附近村民打着招呼。

“小冯咋样啊这一趟没少挣吧?”一个大汉对着天生打趣道。

冯天生摇了摇头“看着穿着人模狗样,连上山的一贯钱都给我砍价砍到了半贯,更别提买香什么的了,哎”说着还老气横秋的叹了口气。

大汉听到了他的回答似乎很满意嘴角咧着笑“这个事说不准的,哈哈等等吧说不定会遇到更好的客人呢”

“谁说不是呢,我眯一会”冯天生打了个哈哈找了棵树在树下坐了起来,刚刚带的一批客人冯天生至少赚了二十两,还不算回扣,那一批人第一次来九华山什么都不懂自然得宰一顿,但是也不能宰的太狠毕竟有些人得罪不起,这就是父亲说的生财之道,赚了钱还得愁眉苦脸让他们感觉自己没赚钱,说不定还有二次生意。对于财不露白的道理他还是懂的,毕竟大家都靠这个谋生。

“哎呀呀,距离在县里买房子又近了一步呀”冯天生美滋滋的准备入睡。突然看见道上来了一辆马车,刚想上去招揽却发现落人一步了,不少人都贴了上去。“管他呢,反正今天也挣够了”说着就感觉倦意袭来打了个哈欠入睡了。

再次醒来已经是下午,还在长身体的冯天生就感觉自己肚子咕咕叫“看样子没啥人了,上山去把回扣拿了回家吧”说着驾着牛车就往山上去。

对于村民经常带客人山下山有马车自然方便一点,但是马车太贵好马还娇气不少人都是牛车对付着,也有租马车的地方但是不论是哪里人都是一两银子,那几匹走路都打摆摆的老马实在不值这个价,也就骗骗外地人。

哼着从村里那老头那学来的小调不紧不慢的驾驶着牛车,在半山腰的时候看见一辆马车停在那,周围还有几个人站在马车旁边“这不是我看见的那辆吗?没找向导吗?但是看那群人就不是好惹的主,我还是避开点”

停在半山腰的人拉车的马头面平直而偏长,耳短,四肢长,肌肉饱满且有夜眼,一看就是好马,普通人家自然养不起这等好马,做生意还是要学会看人,这马的主人自己一看就惹不起。

牛车缓慢驶过马车,冯天生都不敢直视这些人,生怕被叫停然后来一个村里老人说的伴君如伴虎,好在有惊无险马车的那群人并未叫停他。

天生长嘘一口气,到底是孩子没大人的胆量和胆魄,还爱脑补。驱车来到山上的一个饭店内把牛车停在了院内拿着布袋里的竹排就去了账房那里。

竹排记录的是拿回扣的名字,带客人用餐后小二会引带客人去账房那登记姓名然后发放竹排,等拿回扣时再把竹排还回来。

“冯天生”小儿接过竹排递到账房那,拿出一贯铜钱给了天生,天生接过去掂了掂道了声谢就走了,准备弄点小烧饼和烤鸭吃。

“等挣够钱了我也盘一家饭店,拿回扣总归是少了点啊”

顶着早已没油水的肚子来到了烤鸭店门口,此时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大多都是香客之类的。操着他听不懂的话,看着老板狮子大开口的嘴里客人还一直道谢天生差点没笑出声来。

“出事啦,出事啦,小牛被人打了”正排着队呢,不知道谁吼了一嗓子,好几家店里都出来了人往山下跑去,那人口中的小牛冯天生也认识,是村子里的一条烂赌鬼,但是人家长的好看,往往能吸引不少女香客,人家带客都是日夜不分,他只下午带白天去赌,有机会的话还能和某些香客发生一些说不清的事情。

虽然冯天生看不惯他的人品但是瞥见他父母都下去了自己也不排队了牵着牛车就跟了下去。

到山腰的时候已经围了许多人,都是本村的,天生好不容易挤到父母身边“爹,娘怎么回事啊”

冯能看了一眼自己的儿子“你牛叔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9:http://b.faloo.com/957963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