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十五年前,边疆地区频发战乱,尤其是新城。元军白天打,晚上夜袭,致使边疆的百姓每天生活在担心受怕之中。

当时驻守边疆的,是彦将军。面对如此这般,彦将军迫不得已请求皇上调兵北援,而距离新城最近的,是青江城,理应从青江调兵援助,可是先皇却派乾将军率领铁骑军前去同彦将军平定战乱。这样一来,彦将军就得多守几日,才能等到援军。

偏偏在那个时候,边疆突然爆发瘟疫,新城最为严重。大夫们一边为要将士治理伤口,一边要查找瘟疫的解药。彦将军抽调出一小部分人暗中查瘟疫爆发,却不料查到了军中之人的头上。紧要关口,此消息要是流通出去,军心必散,民心也必乱,迫于压力之下,彦将军只得不再查下去,把此事放在心里。

瘟疫越发肆虐横行,军中有人居心叵测,边疆外元军虎视眈眈。终于在三日后,乾将军抵达新城。

不料刚到新城一炷香的时间,元军便来袭。乾将军未来得及坐下歇口气,就踏上城门,与彦将军等分析敌情。

十天,双方交战三次,两胜一败。就在第三场战打完,两位将军准备退兵,元军却突然穷追猛打,多处袭击。兵力所剩不多,这下又遭到分散,此战,难矣。众人皆以为此战必输,乾将军不信,铤而走险,从越溪往上,直抵元军军营,放了一把火。天有心偏袒,那把火竟烧了元军的粮草库。

也正因如此,元军才退军而去。也就是那一战结束,军中不知道谁传出了乾将军战胜元军是因为他早知晓今天的结局,所谓的胜利不过是提前密谋,要不然他怎么知道元军的粮草库,他们损失这么多兄弟,可能是乾将军和元军有着某些联系。

此话的目的不言而喻。正好,域皇城内司法监在太子府邸发现了与元军来往的书信,先皇下令逮捕太子府上所有人,太子妃作为太子枕边人,是为重犯。太子妃拒捕,畏罪自杀。太子妃当年怀着身孕,暗卫前去逮捕太子妃时,却不见任何婴孩的踪迹。

两个月后,也就是同年四月中旬,在明栎山寺养胎的三王妃宋秋心诞下两子一女。六月,三王妃回了域皇城。九月,先皇身体抱恙,传位三王爷,次月初,三王爷正式登基,国号岂,应了三王爷的名。

慕梣安越听越心惊,除了开始和结尾,中间是那段历史并没有记载,也和史书上记载的大相径庭。

“长公主可是觉得疑惑?不妨大胆一问。”国师拿起茶杯,从容不迫的吹着茶,待茶凉。

“方才您所说的这些,闻所未闻。国师位高权重,还是不要胡乱猜测的好。”慕梣安直直的盯着国师,心里有些事情的疑惑好像有些快要浮出水面了,却又始终隔着什么。

“长公主不必如此,方才我所说的,确实闻所未闻,可那是在殿下看来。公主殿下,难道就没有丝毫觉得不对的地方吗?”国师放下茶杯,抬头和慕梣安对视着。

不等慕梣安开口,国师自顾自的接着道:“有些事,更贴近现实,长公主你不是没有感觉到,只是不敢承认。为什么?因为怕某些猜测成了真的,怕它打破现有的局面。同时,长公主殿下是不是也在期待着事实的揭露。”最后一句话是肯定句,不是疑问句,因为国师的笃定。

慕梣安与国师对视了半晌,才把自己的伪装抛开,问出来自己心里想的:“为什么非要派遣乾将军去北援?这样做根本不着边际,全然是在浪费时间。”

国师默然不语,等着慕梣安的下文。

“时间安排得很好,瘟疫爆发时乾将军距离边疆五日的路程,乾将军到达边疆后元军一炷香的时间来袭,又恰好查出军中有叛乱者,顺水推舟,推到乾将军身上,因为是他来了以后才有这样的言论发出。太子府在同一时间也查出来书信,为什么?有天意,还是有人刻意为之?包括那太子妃的婴孩,为什么不见踪迹?既是北援,又为何三年前敌军突然南下攻打?”

“确实,长公主问的不错。可老夫也仅仅是知晓其中一二。老夫问一句,长公主可曾想过,为什么你和小太子越大越不像皇上,也不像皇后,在很多方面,大皇子也远远比不上你和小太子,皇后更是有意偏袒大皇子。”

“国师这话,几个意思。”慕梣安冷冷的问道,这话,在平常人家里说出来没什么,可这里是帝王家,这些话,足够冠上怀璧其罪。

回答慕梣安是,不是国师,而是从门外款款而来,母仪天下的皇后,也就是从前的三王妃。

“意思多了去了,梣安想先听哪种?”听到声音,慕梣安连忙站起身行礼,宋秋心拉住她,“大敌当前,就直接一些。”

“国师您也不必回避什么,都是知情者。”未等慕梣安反应过来,宋秋心已经说下去了。“梣安,有些事情,本来想晚些时候再告诉你,可是来不及了,现在不说,我怕以后没机会了。”

“你可疑惑,我是否是你和梣逸的生母?”

犹豫了一下,慕梣安还是点了点头,回答了这个问题。

“确实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9:http://b.faloo.com/949899_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