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荀彧之谋

第178章 荀彧之谋

鄄城

    一位全身染满鲜血的士卒,拼命奔走终于在最快的时间内抵达了城主府。

    “禀荀大人!”

    “南城门告破!”

    “如今我军正在拼死抵挡!”

    荀彧脸色阴沉,自从董卓一方开始布局之后他便知道了对方的策略。

    围三厥一。

    南、北、西门均有重兵,单单漏掉了东门,如今城门被破,那些知道东门没有敌人的人定然会往东门奔逃。

    鄄城内除了守城的士卒和被征调的民壮外,更多的是普通的百姓。

    除了普通百姓外,还有一部分人则是让人非常头疼的乡绅士族。

    先前守城之时这些乡绅士族非常配合,但如今城门破了就比较麻烦了,人心难测。

    四座城门只要被破一个,就可能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东门无有重兵,这些个乡绅士族带头往东门逃散这还是小事,就怕有人趁乱打开城门引敌军进入城中。

    那样的话,就麻烦了。

    有时候战场便是这么回事,士气、信心说出好像有些虚无缥缈,但他却真真正正的影响着每一个人。

    荀彧点了点头,吩咐道:“传令下去,命所有将士徐徐而退。”

    “依之前计划行事!”

    传令官连忙应了一声,立刻又离开了城主府。

    荀彧望了一眼旁边的佐官询问道:“城中各要地可以安排妥当?”

    佐官点了点头,“回大人,早已安排妥当。”

    “如今只等大人下令。”

    荀彧沉思片刻,轻叹一声,“事不宜迟,开始吧。”

    “是。”

    这时,荀彧又吩咐道,“东门必是险地,但我等不得不从东门突围。”

    “这城中的火越大,便越能拖住他们。”

    “此事还需你一一查探,勿要有遗漏之处。”

    佐官一脸郑重道:“定然不负大人所望。”“下官这就去了。”

    言罢,佐官向荀彧行了一礼,也离开了城主府。

    在皇甫嵩做出“围三厥一”的举动后,荀彧便开始作起了布置,提前与各城门负责的主将打好了招呼。

    若是城门有一方告破,便即将有生力量往东门处而退,给对方造成一个他们的确是准备有从东门逃跑的打算。

    这样董卓军便会觉得自己一方中了他们的圈套,想必在战斗中不会过于拼命。

    但是这个撤退却不是一下子就退走,而是慢慢退走,要有章法,不能让敌军乘胜追击。

    因为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旦军队把控不住,会形成大规模的崩溃。

    撤退变成了败退,其中的差距不言而喻。

    除此之外,荀彧还提前与东门的守备将领进行了密谈,若是有百姓想要从东门而出,不管多少皆放他们出去。

    这些百姓若是继续留在城中,遭到兵灾的可能性很大。

    皇甫嵩的确治军严格,但在这乱战中,真有些残害百姓的事情发生,作为主将大多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往外奔逃说不定还能留下性命呢。

    不过这也都是看运气的事情。

    其次,第一时间往东城奔逃的人有很大概率是得到消息的乡绅士族。

    这些人与普通百姓不同,有家仆、有护卫,成群结队。

    若是不让这些人出城,在城中混乱时闹将起来也是有些麻烦,不如将他们放出去,说不准还能吸引城外董卓军的注意。

    最后,荀彧早已命佐官将城中最后的火油放置在城中各重要地方,待城破之后,看守火油的士卒便会开始纵火焚城。

    若是想着鱼死网破,在城门未破时荀彧便可以纵火焚城,不过荀彧并没有这个打算。

    董卓军进入鄄城后发现城池被焚,以皇甫嵩过往的性格来看定然不会坐视不理。

    皇甫嵩在战场上虽说杀伐果断,但对老百姓还是非常不错的,要不然之前在冀州剿灭黄巾贼后也不会为冀州百姓向皇帝申请减免赋税。

    只要皇甫嵩不坐视不理,那么城内的董卓军便会分出一部分前去救火,而自己一方从东门撤退时的压力就会小上许多。

    这一加一减之间,己方更显得有准备,就算从东门突围后在门外有埋伏也能够有些依仗。

    总比仓促而逃来的要靠谱许多。

    荀彧根据皇甫嵩的安排,做出了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9:http://www.xszww2.com/105_105832/604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