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笔走龙蛇间,诗成!(新书..

“什么,李大哥要作诗?你从何处得来的消息。”

瑰丽堂皇的翰林宅邸正厅,一名仆从模样打扮的密探正恭敬地向上首手持不明画册的少年汇报。

“方才得到的消息,千真万确,公子您……”

探子话还没说完,白纸凭空浮现少年没有丝毫犹豫提笔写下‘疾’字。

才气涌动,霎时间脚底生风,等探子回过神时,他已经在十里地外的林荫小道了。

“呼!幸好赶上了,若是父亲知晓我偷懒,戒尺暴揍一顿都是轻的,他最害怕被关三个月的圣院禁闭……”

谁让他的父亲刘翰林,对李大哥比对他这个亲生的儿子都要上心。至于为何如此上心,刘子程心中有些许猜测,不过不太好说,毕竟其中牵扯到王都高层争斗。

少年不是别人,正是当朝刘翰林的独子刘子程。

半个月前,他父亲刘翰林无意中瞥见门生署官所藏的书写稿,字里行间浏览之下顿时惊为天人,不吝赞美之词,当场直言书写此稿之人有大儒之才。

到现在他还记得,那一天是他记事以来父亲难得放松,头一次不扳着个脸回的翰林宅邸。

短暂的放松后,随之而来的是满心的不安与急躁。刘子程感受到父亲郁结的情绪,大概是因为王都国事繁重脱不开身,导致他不能亲自前去见这个了不得的后生。

是以父亲出此下策派他来滨县,希望他监视噢不……希望他交好此人。

刘子程少年心性,本该他吃喝玩乐的年纪,却因为一个人被父亲派到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

心底多少有点憋屈,来的路上他无时无刻不在盘算着如何找个合适的借口,溜回王都。

但当他赶到滨县,经历一波浪潮,见识了李淼的盛世美颜和奔涌如潮的才气后,他彻底服气了。

尤其是李淼每一次抄录文章,周身才气四下奔涌逸散时,他都能得到无数好处。

刚来滨县的时候他不过是个才气仅有一斗的童生,而现在他文宫内的才气足有八斗之巨,成就秀才文位也只是时间问题!

一想到任务完成后,他以秀才文位甚至更高的举人文位回王都。自家的翰林老爹还有那些童生朋友们下巴掉一地的震惊模样,他久久不能平复心头的喜悦之情。

要知道寻常儒生没有人指点,仅凭自己领悟,单秀才这一阶段文位的九斗文宫,无数人穷极人毕生之力都无法将其填满。

而他积攒七斗才气前前后后用了不过半个月的时间,这个消息若是传出去,绝对能轰动整个北齐王朝!

刘子程心中一阵激动,他明白自己应该是接触到了了不得的人物。

依据父亲给的情报,加上自己的推测。

眼前这位拥有盛世美颜,才气环绕的青年,无疑是一位儒门圣人。

反观李淼,他第一次见到刘子程倒是对这个孩子气性的少年没什么恶感。

自己小迷妹已经多得数不过来了,多一个小迷弟他也不介意。

尽管他得知这个小迷弟的老子是北齐当朝的翰林大官,他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二人依然以哥俩相称。

虽然俗话说的好‘朝中有人好办事’,但李淼‘发誓’自己绝对不是因为小迷弟的背景而同他称兄道弟的。

李淼提笔伏案苦思许久,脑袋里储存的经义都被他搜刮空了,却仍然没有一点头绪,想了想还是先放下笔。

做了这么久的文抄公,抄的各门经义居多,很少能抄录到诗词的册集。

似乎澜川大陆的儒生们,都不太喜欢作诗,说的直白一点说他们根本不会写诗。

各大王朝中现存的已经写出来的诗词大都是狗屁不通,文义境界差强人意。

更不要说作诗必须的要求平仄对仗,押韵和扣题等……五言绝句、七言律诗那更是想都不用想了。

李淼提笔伏案时,林妙儿一颗芳心砰砰直跳,犹如小鹿乱撞。

李淼停笔沉思时,她一颗芳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生怕因为自己的要求让心上人出现瑕疵。

在她的眼里,李淼就是她心中的翩翩美少年,是完美的足以与仙人相媲美的。

在场的众人明明好奇的要死,可他们硬生生忍住了心底的好奇。

他们想亲眼见证,这样一位才气环绕、举手投足间暗合天地道韵且又风流潇洒,顾盼之间醉倒一片女子的儒生,究竟能写出怎样的诗来……?!

李淼毫不慌张,就在前一秒他想起他曾经听过的一句富有哲理的话:

‘既然没有灵感,那便在生活中寻找灵感。’

倏然,李淼猛地抬头看向林妙儿,询问道:

“林姑娘,你闺蜜的夫婿是被蛮族所杀?”

林妙儿虽然不知道他提这个问题的用意在何处,但她仍干脆利落的回答:“是的。”

“那你可知道他是在何处战死的?”<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9:http://b.faloo.com/940625_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