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殿中,众臣哗然。
帝辛深夜召集国家股肱,就为这事?
你要是自己想娶妲己,那我们还能理解接受。
英雄本色嘛,人之常情。
可这是闹哪茬,脑子哪根筋搭错了。
帝辛环视众臣,坚定说道:
“孤心意已决,此中孤也有难言之隐,还望众爱卿理解支持。”
观象天师杜元铣迈步而出,说道:
“难言之隐?老臣不才,不学无术。然家中素有土方,又有黄帝内经一篇,当能解君之忧。”
黄飞虎震惊,走上去就用力踹了杜元铣一脚,怒道:“老匹夫,岂可妄言主君,以下犯上。”
然而武成王心中却一阵盘算:“还藏有这种好东西,老匹夫,找机会抄一篇。”
帝辛挥手劝道:“不可,老爱卿也是替君分忧。孤身体无恙,只是此诚大商危机存亡之秋。
众卿家皆是国家股肱,孤之手臂,当团结一心,共度国家难关。
”
武成王道:“大王,如今大商风调雨顺,诸侯俯伏,四海安宁,北海闻太师战无不胜,内有姜王后之父,东伯侯姜桓楚,椒房之贵,为君分忧。何来国家之危机,大王过虑了,当保重龙体。”
杜元铣手持玉笏,诚恳说道:“大王身体既然无恙,老臣连日夜观天象。确实有西方将兴之兆,于我大商不利。
大王不如依黄军侯之言,处死姬昌,镇压西岐,永绝后患。
”
受王低头沉思。
祖宗之言,刻骨铭心,岂可相忘。
那可是汤祖,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付出代价,才透露的天机。
一字一句,都刻在了自己脑中。
赐婚妲己,善待诸侯。
这不明摆着,要自己捧好姬昌嘛。
况且抛开立场,抛开祖辈前仇,自己确实挺欣赏姬昌。
如果不是敌人,那该多好,自己早有解释前嫌,化解部落之仇的想法。
“传孤旨意,西伯侯圣人之姿,教化有功,封大周文王,赐婚妲己,命其入朝受封。”受王坚定下旨说道。
木已成舟,不可挽回。
武成王不再强抗,跪俯奉命:“大王圣明,心胸豁达,无有妒心,大商之福,万民之福。”
众大臣跪俯同声附和。
“昏君,岂可将祖宗基业,拱手让人,岂可损几威风,长他人气势。”杜元铣骂道。
“混账东西!老糊涂了。”受王怒骂道。
一旁保持沉默的箕子,此时开口疾呼:“大王,臣劝不动你,然吾不忍见大商衰败,大周兴起,老臣先去见先皇了。”
箕子说罢,一头撞向盘龙柱。
“皇叔,不可。”受王情急大呼。
武成王习武之人,见势不妙,眼疾手快,一把就将箕子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受王急得满头大汗,说道:“来人,将杜元铣,压入天牢看压,待其悔悟,官复原职,吾恕其犯君忤逆之罪。
皇叔箕子,为国操劳,劳苦功高,即刻送入府中,安排精明兵士,好好随身看管服侍,万不可再遭不测。”
“大王英明!”众臣齐呼。
封神大劫将启,天机紊乱,八方云动,波诡云谲。
终南山玉柱洞,阐教十二金仙福德金仙,云中子,此刻心血来潮,若有所悟。
云中子素有悲天悯人之心,清虚道德之士。
不忍心,因为自己众同门,未斩却三尸,犯1500年神仙杀劫,下山杀大商武将,覆灭王朝,百姓遭殃。
因此悲痛不忍,脚踩莲花,降临分星楼、朝阳殿,受王驾前。
一道金光璀璨闪过,仙乐飘扬,有一道人,身穿白衣,腰挂葫芦,背悬两剑,作歌踏莲而来。
大臣见之,惊为天人。
受王见之,行礼作揖不迭。
臣子向旁慌忙避让,受王激动前迎,呼道:
“吾大商有救也!先生从何处来,是哪座仙山的道德之士,是吃斋还是吃素。弟子愚笨,还望仙师指教一二。”
同时命令侍卫,为云中子上茶奉座,端来可口斋菜。
云中子见其热情,不忍拒绝,扶其心意,加之平时也是吃斋,也就讲礼吃了几口。
随即开口笑道:“吾不忍见大商顷刻间大厦轰塌,诸侯起干戈,百姓失住所,宫闱进妖孽。特为此劫而来,略效绵薄心意。”
“仙师德高道远,悲天悯人,弟子不胜感激涕零,孤替大商庶民百姓,谢先生之厚德神恩。”受王下拜,五体投地。
“善,大王有此心,不枉我下山走此一遭。况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纵使大商合灭,百姓又有何苦哉。大王,快快请起,折煞吾也。”
说着,云中子从背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