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
朝堂之上,朱由检冷冷看着大殿上的文武大臣。
以前,他就知道这些人很冷血。
只顾自己,不顾国家。
但看过明朝历史,他才真正知道这些人心根本不向着朝廷。
就拿两年之后,他组织的一次捐款来说。
历史上,在大明王朝的最后一天,崇祯皇帝,一个刚愎自用、爱面子的皇帝,为拯救国家做出了最后的努力。
他放下皇帝的荣誉,恳求大臣和亲戚捐钱给保卫京城的士兵。
结果,王室以及整个宫廷中的平民和军人都表现得疯狂和愚蠢。
这个国家陷入困境,必须有足够的钱来支付和有效地捐款。
崇祯发出捐款呼吁后,一位60多岁的老人来到了衙门,眼泪夺眶而出,捐出了他一生积累的400两银子。
崇祯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刻就赏赐给他“锦衣千户”的职位。
相比较于捐出全部财富的老人,那些文职和军事官员以及皇室成员就显得非常不堪。
内阁首辅魏早德捐赠了500两,太监首富王志欣捐了12000两……
崇祯的意思是“以三万为上等”,但是他们的捐款没有一个是达到这个所谓的上等标准数字,最高的也只有两万两而已。
而大多数人“只有几百两”,纯粹就是敷衍了事,为了打发崇祯皇帝。
更多的是有权势的人在哭穷,耍赖,逃跑。
据说在当时,发生了一些奇怪的事情:一些人带着他们的锅碗瓢盆到街上去练习摆摊,一些人在豪宅的门上贴了“这栋房子的紧急出售”...
崇祯想来想去就想起了自己的岳父周奎。
他知道周奎很富有,并认为灾难即将来临,作为一名国家的最有权势之一皇亲国戚,与大明的皇家利益休戚与共,怎么也有些担当吧。
于是他派太监许高去拜访周奎。
他一到门口就封上了周奎口,然后说,皇帝要你捐10万两银子,希望能够给每个人开一个好的头。周奎立即哭得死去活来,说道:“老臣安得多金?”
他还试图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勤俭节约的清廉官员,举例说家里穷得只能买发霉的米吃。
他坚决给皇帝女婿的计划打一折,只愿意捐赠一万两。
这是3月10日,也就是北京陷落和崇祯自杀的八天前。
最令人气愤的是之后。
崇祯死了,大明的这帮奇葩臣子也没保住他们的钱财。
他们落入闯王的手中,在闯王的严刑逼供下,当初一个个哭穷得死去活来的他们争先恐后的捐出了自己的全部家当。
经过残酷拷掠,李自成军共得银7000多万两,均让工人重新熔铸成巨大的中间有孔窍的方板状银板,后来运往西安。
这些人,根本不把朝廷放在眼里。
既然如此,朱由检也不和他们客气。
“陛下,匆忙召集大朝会,所谓何事?”
首辅周延儒问道。
周延儒是万历进士,明代东阁大学士。
周延儒少时聪颖,被誉为神童,有名文。癸丑科连中会元、状元。周延儒机智敏慧,善于察颜观色,且为士大夫集团复社领袖,曾深得崇祯帝器重与信任。
但看了之后历史的朱由检,已不再信任他。
因为一年之后,清军大兵压境,内阁首辅周延儒请求督师抗击清兵。
但周延儒带兵出了京城后,驻军通州,不敢迎战。
每日与部属饮酒作乐,向朝廷谎报军情,伪造胜绩。
崇祯不知内情,对周延儒褒奖有加。
后来,周延儒得知清军兵退,遂谎报战功,朝廷论功加周延儒为太师。后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上疏揭发真相,其他的官员也相继弹劾延儒。
崇祯大骂:“最恨周延儒对朕使乖(玩弄计谋欺瞒)。”
此时,面对周延儒的询问,崇祯淡淡道:“朕打算御驾亲征,亲自去剿灭关外清兵,之后,再除内患。”
“什么?”
周延儒等文武大臣无比震惊。
“陛下,万万不可。”
“关外危险,万一陷入敌手,大明危矣!”
“陛下,莫要效仿英宗,否则土木堡之变将再会上演。”
文武大臣纷纷劝谏。
这时候,他们摒弃了政见,意见出奇的一致。
在他们眼中,皇帝就应该老老实实的呆在京城中。
最好连皇宫都不出。
你想知道什么,问我们即可。
当然,我们会说应该让你知道的。
绝不说皇帝不该知道的事情。
什么该知道,什么不该知道……
全看我们的意思。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