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建明抽调了数十名员工,用了三天时间,才把一百多亩花生全部收获完毕;等花生晾干后,装了接近两千麻袋,每袋重八十斤左右,总重量达到了十六万斤。
农业公司新建的粮油加工厂已经建造完毕,厂房是用彩钢瓦搭建的,建造速度比框架结构的厂房快了许多,两千多平米的厂房,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建好了。
在粮油加工厂里,干花生被机器剥成了花生米后,经过初步粉碎和加热炒熟后,被倒进了榨油机里。
经过机器压榨,油脂和饼渣缓缓分离,花生油从下面的出口流进了干净的大铁桶里,油渣则被挤压成圆饼。
花生饼经过粉碎后,即可以食用,也可以制成饲料或者生物肥。
农业公司种植的春花生,一斤干花生可以出八两花生米,十六万斤干花生,剥出了近十三万斤花生米。
普通花生米的出油率在百分之40到50之间,也就是一斤花生米可以出4-5两花生油,而农业公司种植的花生,出油率达到了百分之60以上!
近十三万斤的花生米,除了留下八千斤供饭店使用以外,剩余的花生米共压榨出了七万多斤花生油。
原来的金山村共有一百四十六户,总人口六百九十一人,是个标准的小山村。自从长生重生以后,村子经过了两年的发展,娶媳妇加上新生儿,总人口由六百多人,增加到了七百三十人。
可能是村民饮用水换成了含有特殊能量的山泉水的原因,在这两年的时间,村里没有一位老人去世,而一河之隔的庙村,今年上半年就有好几位老人病逝。
农业公司按照最新统计出来的人口,给每位村民发了十斤花生油,总共发出去七千三百斤,只占总产油量的十分之一。
每人十斤花生油,人口多的分了一百多斤,少的也有三四十斤,这么多的花生油,足够全家吃一年的了!
花生浑身是宝,没有一点浪费的地方。除了花生和花生油可以食用以外,花生饼不但可以做菜吃,还是制造饲料和生物肥的优质原料。
花生秧和化生壳晒干粉碎后,掺在杂粮、麸皮、豆粕里加工成饲料,可以用来饲养家禽和家畜。
也不知道是种子经过了空间改良,还是浇灌了山泉水,施用了空间肥料的原因,农业公司产出的花生油,色泽金黄,香味浓郁,还隐约带着点清香和甘甜。
家里的饭店用这种花生油做出来的菜肴,味道提升了许多,顾客品尝之后,都说饭菜比以前好吃了不少。
特别是新推出的五香花生米、油炸花生米以及蜂蜜花生,味道简直好的不得了,尽管一小碟花生卖到了十块钱,每天仍然能卖出上百碟。
而远在省城的金山大酒店,一小碟三两多的花生米,竟然卖到了三十元,每天能卖出五百多份,上官云直呼老板太黑心了!
不过等众人品尝完后,就没有再说老板黑心的了,有的只是赞美声和满口浓郁的香味。
金山村的村民们每家都分到了许多花生油,到了傍晚的时候,各家各户像过年一般,炸起了各种美食:油炸花生米、油炸丸子、油炸藕合,还有炸鱼、炸虾、炸金蝉的,金山村里飘起了一股浓香。
开车给姥姥和几个舅舅家送去了一些花生油和花生米后,长生带回家一大桶花生油,足足有一百斤。
到了晚上,奶奶和老妈以及三婶亲自上阵,炸起了鱼丸、耦合、金蝉和美味的泉水鱼。
放学回家的小妹,带着小丫和小丽俩跟班,团团围坐在餐厅里,不时捏起一个耦合或者鱼丸,吃的不亦乐乎。
热闹的气氛,让长生想起了小时候过年时的情景。
那时候的奶奶才五十多岁,长生也只有五六岁,每当到了腊月底、过年前的头几天里,奶奶都会在老家院子里的厨房中,和上几小盆粘稠的面糊,里面掺杂了萝卜丝、小鱼小虾,还有莲藕片等。
奶奶先在七印大铁锅里面放上小半锅的猪油,等油温七成热后,奶奶坐在铁锅一侧的凳子上,把特制的大眼漏勺在油锅里烫一遍,用一个大碗装了半碗面糊倒进大眼的漏勺里,随着右手快速的晃动,一堆堆的面糊就掉进了油锅里。
紧接着,油锅中泛起了滚滚油花,冒出了阵阵热气。
奶奶用漏勺不停地搅动着锅里的面糊,不一会的功夫,油面上就飘起了一层金黄色的萝卜丸子。
换了一把小眼漏勺,把炸制金黄色的丸子捞起来,放在油锅的边缘上控一会由,最后把炸货倒进了旁边的竹筛子里。
而炸耦合就需要用到筷子了,先把沾满面糊的耦合一个个放到油锅里,不多时,耦合就被炸的外焦里嫩。
一中午的时间,奶奶就能炸好几箩筐的炸货。
四五岁的长生围着箩筐,不时捏一个炸货放进小嘴里,一脸满足的吃了起来。
那时候的长生,觉得年前这几天是最幸福的日子了,因为每天可以吃到香喷喷的炸货,这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