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行必至也

崔言这会儿都不觉得有任何奇怪,就是最中央的这尊雕像,细看之下,着实比起其他雕像平凡了一些。

每一具雕像,都有着自己的神韵。有的张扬,有的沉稳,从头到尾看过去,各样风采映入眼帘。

这得是多么出彩的制作手法,才能做到这种形似?崔言见了雕像,就好像是见到了真人一般。

崔言将每一尊雕像都仔细看了过去,每一尊雕像带给他的感觉都是不同。他仿佛看到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辩论。每位圣人以自己的出色学问,相互交流!他也不知道自己看了多久,最后绕了一圈,还是回到了至圣先师的脚下。

这雕像高度甚至超过了一丈,崔言站在至圣先师的雕像之下,就如同一个小孩儿一样。

这尊雕像的目光,似乎在低眉顺眼,又似乎在眺望远方。他的心情似乎因为这些圣人的辩论而感觉到高兴,又似乎是在仔细聆听,心中觉得正确。

崔言也实在是想不到自己该用什么样的需要去形容这位至圣先师的神态。他并非是一个俊朗的汉子,看起来十分阳光!也不是一位沉稳的汉子,威严具在。这位儒家至圣雕像的脚下,似乎想要迈出一步,又好像是在原地驻足。

崔言想了想,大约只能用包罗万象这个词语来形容这位儒家至圣。

儒家学问并非是闭门造车,而是一门实践的学问,在崔言前世,儒家讲究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在这个世上,没有国这么一说。这一点崔言也有些想不通。国的出现,是一种社会形态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华夏的历史中,家,部落,城邦,国家,一步一步,不断发展。

崔言带着自己的思绪,不知道在儒家至圣雕像之下待了多久,似乎有所得,又似乎无所得。

等他回过神来,才知道自己胡思乱想了。崔言对着儒道至圣作了一揖,将要出门时,又对着诸位圣贤又作了一揖,这才从最中央的大殿走了出来。

他先是去了左手边的求真堂,等他靠近,就听见了一阵读书声。

“真亦幻也,何为真?先师东游,见两小儿辩日。一孩童说,朝夕之阳大如车盖,正午之阳小若圆盘,姑早晚之阳距地更近也。另一孩童说,早晚之阳温暖,正午之阳炎如烈火,姑正午之阳距地更近也!孩童各执一词,难以说服彼此。正好先师至此,两小儿便请先师决断。先师拿出一壶,问左边小儿曰:汝可见壶柄乎?小儿摇头。又问右边小儿曰:汝可见壶嘴乎?右边小儿也是摇头。先师曰:身以立地,各有偏颇!看一壶尚且不全,况乎一日?真亦难得,昨日以为真,明日以为真乎?姑求真之事,需日日精进也。你二人今日言日远近于早晚,将来便要言日远近于春秋。若不求得一法,测日之远近,便只能各执一词而已。姑求真之事,需行,行必至也!”

崔言听的云里雾里,和自己记忆里的两小儿辩日相去甚远。最后道理,也不相同。至圣先师并未给出明确答案,而是告诉他们,想要知道谁说的对,只有寻找到一个办法,测量太阳到地面的距离,才知道何时更近,何时更远。同样,想要求的道理,必须要先去做,做了才明白!

因此,行必至也,也成为了此世儒家弟子之追求。都说圣贤喜欢讲道理,可这些道理都不是从书上得来,而是行必至也的道理。

崔言还想再听,却发现这些弟子也就朗诵这么几句,更无多也。

他对着求真堂里面的学子拜了一拜,转身向另外一侧的浩然堂走去。

另外一侧,也有读书声。

“先师言:行必至也!先贤之论,皆行而得。若得道理,必行乎?先师曰:学而思之,行必至也!学而不思,道理只是他人之道理,思而不学,则事无准绳。若是如此,可有道理乎?生而有涯而学而无涯!以有限之生求无穷之学,不假先贤之手,能求得几何?姑儒家之学,要以先人之论养浩然之气也!吾学于道祖,问于老君,若非如此,可无道祖老君,可得学问乎?难也!”

这段话似乎接着求真堂的那段话,告诉人们要以先贤理论,要养浩然之气!先贤之论,可以作为指引,可以作为行事准绳。

因此儒家学子,以腿脚求真,以古书养气!此二者,乃是儒家学子之根本。道祖老君之道,适用于万物,而至圣先师之道,适用于人。

崔言听了这两段话,心有所悟。

他再次来到中央大殿,在门口盘腿而坐。眼睛定定的盯着这七十三尊雕像!

可忽然之间,一阵恍惚,崔言再次回过神来时,发现自己坐在习城书院的门口不远处的一处茶摊之上。

“公子,茶已经冲了四遍,水已经淡了,可不要求多啊!”

眼前的佝偻老汉笑呵呵的给自己的茶碗之中倒了水。

“老汉,我还有两个朋友呢?”

崔言有些恍惚,便向老汉开口问道。

“呵呵……公子莫不是说笑了?公子一人在我家茶摊坐了一上午了,那里来的朋友?”

手机支付宝搜索P2zPYPB74GJ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淘宝双11超级红包,复制淘口令$bkb13lYsLPg$,打开手机淘宝即可领取。
若淘口令失效,请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京东双11超级红包,复制京口令¥UANeFApAs8a1nuds¥,打开手机京东即可领取。
若京口令失效,请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9:http://b.faloo.com/848203_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