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想要做的两件大事

一大清早,花团锦簇的崇文门大街的大广场上面,就热闹非凡。
    几百张桌椅分作四方,整齐排列在大广场周围的人行道边上。
    千余名女官,手拿纸笔,分别坐在木桌后面。
    一道道写着标语的大红布条横幅,分别悬挂在木桌后方上空。
    勇卫军的万名将士,全副武装的遍布了广场周围,肃然站立。
    匠作坊最新研制的简易高音喇叭,被一个个骑兵小队带着,在一条条大街小巷不停地来回吆喝。
    “大明皇家政务院,第一届招生考试,今天在崇文门大街大广场报名!有意为官者,请到崇文门大街的大广场来!”
    “大明皇家陆军学院,第一届招生考试。今天在崇文门大街大广场报名,有意为将、报效国家者,请到广场报名。”
    “大明皇家陆军开始向全城招兵!每月军饷最低三两白银,包一日三餐,被录取者,当场发放五两银子安家费!有意从军者,请到崇文门大街广场报名!”
    “大明皇家建筑公司,今天开始招聘建筑工人,男女不限。包一日三餐,工钱每月500文起步,多劳多得,有意做工者,请到崇文门大街的广场报名!”……
    声势无比浩大的大型招聘会,随着骑兵将士们的一声声吆喝,在早上八点钟,就在崇文门大街的广场开始进行。
    熙熙攘攘的各类人群,渐渐地把这大广场挤满。
    大家也很着急啊!
    因为昨天下午,京城的旧城改造就基本上完工了,除了一些手艺精湛的大匠,被叫到皇城继续工作之外,其他人被遣散。
    而没有了工作,就没有了一日三餐的免费发放,这让京城那些习惯了一日三餐的普通民众怎么办?
    最着急的无疑就是刚刚吃过了十来天饱饭的几十万流民,他们听到满城的骑兵大喊声,一个个简直就是争先恐后跑到崇文门大街大广场来的。
    最热闹的无疑就是招兵处,但是新兵只招二十五岁以下、十六岁以上,身家清白、身体健康的男性,被选中的喜笑颜开,拿着安家费,随后被带到附近的大校场集合。
    而不符合招兵条件的,则是去了皇家建筑大队的招聘处报名,签订契约,也算是暂时有了今后的温饱保证,不用再担心被饿死。
    而最冷清的就是政务院招生处了。
    它的第一条,识字,就淘汰了无数人。
    而且,它还有其他要求,三代清白,这就让更多的人退避了。
    纵然是如此苛刻的条件,也有很多的落魄秀才、举人、童生前去报名。
    没有办法,谁还不想当官呢?
    这可是皇帝发起的招生,可比那堪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科举考试,要求低太多了。
    熙熙攘攘的浩大招生、招兵、招工的大会,足足进行了三天,基本上把京城之中的闲散人员一网打尽。
    就连京城的原住民,也大都加入了进来。
    可以说,现在京城四百万人,起码有八成的人,都在为皇帝打工了。
    皇家建筑大队的规模最大,有近一百五十万人。
    他们男男女女都有,男性多一些。
    他们刚刚被招聘,就被官府组织起来,被两万名勇卫营将士护持带领着,在几千名工匠的指挥下,开始出了京城各个大门,从城门口开始,沿着四方的旧官道开始修路。
    朱由校想要修建的新型官道,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他要修建的是足有三十丈宽大的超级大道!
    这也是他想要的百年大计,不用像后世的世界各国那样,来回反复规划重修。
    前世的世界各国那种“有计划性报废”发展模式,不适合自己的大明帝国借用。
    在他这个奇葩的老宅男心中,有着自己的一大波套路,今后大明帝国的大发展,注定是独一无二,与任何的朝代都有着大不同之处。
    今后几十年、几百年大明帝国的发展方向?
    朱由校最不担心了。
    谁说几百年后,前世那些世界大国的发展方向就是最好的?
    大帝国发展的道路千千万,适合自己大明帝国的,就是最好的。
    今后大明帝国百年、千年后……,依旧有的是民众干不完的活,赚不完的钱。
    而如今的大明朝,什么最多?
    那肯定是流民百姓啊!
    只要有了工钱,还包一日三餐,有多少流民百姓老子招不到?
    所以,他把整座京城的百姓都招聘起来,还嫌不够,昨天还命令小轩子派出一百个百人队,沿着京城四方散布消息,把京城大招工的消息散布出去。
    涌来再多的流民百姓,他打算都全部接收。
    他不仅仅是要大修超级官道,还要沿着官道两旁,修建无数的万亩大农庄!
    每隔三十里左右,还要修建一个大型兵堡,用来驻兵防御和作为驿站使用,以及保证各个大农庄的治安稳定。
    朱由校作为一个死宅,他就认定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9:http://www.xszww2.com/97_97956/450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