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赦态度坚决的做了决定,安卉自然也只有妥协的份儿。
坐在马车上,安卉的心情还是很低落,贾赦看在眼里,也只能是干着急。于是,一个眼神递向绾绾,只等着女儿来救场。
绾绾向来聪慧,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却很会哄人开心,很清楚安卉哪个地方是最柔软的。于是,拉着一旁的安安,微笑,“娘亲,您知道吗?安安现在已经能把《三字经》都背下来了!”
安安是安卉给取的小名,贾赦早在安安三岁的时候便给他取名贾琮,正式记入了族谱。但是正如绾绾取名迎春一般,在这个家里大家还是比较习惯于称呼小名,一则是习惯,二则是显得更亲近一些。当然,还有一个不能说的理由,那便是他们都觉得小名取得比较好听一些。
对于“贾琮”这个名字,安卉不能不抵触,那毕竟是别人的名字。但是想着那贾琮好歹是平安长大了,安卉也就不去计较那么多了。在她的眼里,没有什么比儿子平安更重要的。横竖,不管叫什么,她都是一直唤“安安”的,正如她从来不会唤绾绾为“迎春”。
安安已经四岁了,四岁的古代孩子会背《三字经》其实并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事情。
古代孩子开蒙早,很多孩子刚把话说顺溜,便开始学习这些东西,不到三岁就已经滚瓜烂熟。到了安安这个年纪,《百家姓》、《弟子规》什么的甚至都已经倒背如流,虽然他们并不明白那里面的意思。
但是,安卉并不想剥夺儿子童年的乐趣,所以一直不做要求。便是《三字经》,也是讲里面的小故事比死记硬背来得多。至于的孩子未来,安卉想的很简单,士农工商,入仕那是必须的。但是,安卉不求他大富大贵,只望他将来能外放地方,做个天高皇帝远的父母官也就行了,乐得轻松自在。
不过,安卉想法到底是她一个人的意思,她不着急,却是有人着急的。这些人里包括识文断字的丫鬟,还有绾绾这个长姐。所以,安安还是在绾绾等人的努力下,安安总算是解决了《三字经》了。
“是吗?那很好啊!”安卉虽然说着话,心却不在这里。她虽然很关心自己的儿子,但是对于这种事情却一直都是兴趣缺缺的。
对于儿子未来的规划,安卉有和贾赦提过,贾赦听了只觉得好笑,连声道:“我们的儿子,怎么也不至于沦落到那一步!你且放宽心便是!”
贾赦也乐于教儿子读书,不过他教的始终都是《孝经》范畴。而且,与旁人不同,随着安安愈发的大了,贾赦对他也愈发的严厉了。或许这是古代父子的相处模式,纵然是贾赦和安安也不能例外。
“哦?终于能背下来了?背一遍听听!”贾赦面上看起来淡淡的,好似突然心血来潮一般。
安卉一听这话,注意力立刻便集中了。这些年贾赦对她很好,可是这种好并不能延续到安安身上。虽然安安还很小,但是若是哪句话说错了,哪件事不合贾赦的心意了,立时便会得来一顿斥责。就算安卉就在跟前,也是阻拦不住的。
安卉自然是心疼的,但是一句“慈母多败儿”就能把她挡回来,而且,她也清楚明白的知道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需要有个敬畏的对象,所以也不是很拦。
好在贾赦到底是怜惜安安年纪小,纵然是错了,也不过是关禁闭或者是罚跪一类的。正如安卉很久以前所要求的那样,纵然是恼极了,也不过是按在腿上打几巴掌。那动不动请板子的毛病,到底还是改了。
不过,母亲到底是母亲,纵然心里都明白,却还是忍不住为儿子担心,省不得看他伤心委屈的小模样。
只是,安安毕竟是个孩子,并不明白什么爱之深责之切的道理,只知道一味儿的害怕贾赦,此时听着父亲不咸不淡的开口,隐隐的好似还带着不满,心里便止不住的进账,忙起身,半低着头,略带稚嫩的声音响起。
小孩子毕竟是小孩子,再加上他本就不是很熟悉,此时又顶着贾赦这么大的压力,自然免不了一番磕磕绊绊的。
安卉还不觉得什么,贾赦却是不满意的,重重的扣了一下扶手,冷冷的开口,“这就是所谓会背了?人家的孩子,不到三岁都比你背得好!”
果然,这“人家的孩子”是古往今来所有小孩最大的敌人,“人家的孩子”总是那么的完美,从不打架,从不玩耍,从来都是好好学习,门门优秀的。只是,“人家的孩子”究竟在在哪?
安卉在心里暗暗吐槽着,只是,她也只能吐槽,却不能真的问出来。
叩击扶手的声音好似一记重锤击在安安的心头,不禁心跳加快,耳边传来父亲的问责,小小的人儿吓得忙跪倒在地,却不敢辩解半分。眼泪在眼眶里打转,红红的,看着极为可怜。
只是,这个模样看在贾赦眼里,不禁引不起丝毫的怜惜,反而怒火更炙,“没出息的东西!你敢掉一滴猫儿尿试试?!”
安安见父亲如此严厉,心中自然大骇,立时便想止住眼泪,只是,心里越像止住,那泪水却愈发的有泛滥的趋势。
安卉一看要糟,忙拉了拉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