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城县,东海郡最东边的城市,不但靠近东海,华夏最长的江河亦从其腹间穿过,是一座有着数千年历史古城,流传着许多美丽神奇传说。
传说上古时期,鲤鱼跃龙门,便发生在通城县以东三百里外的东海,到春夏梅雨来临之际,成千上万的鲤鱼从五湖四海而来,汇聚在长江入海口,等待成为万里挑一的幸运儿,只可惜千百年来,没有人听说过有一条鲤鱼真正越过龙门化龙成功。
传说毕竟只是传说。不过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尤其是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青年们,从小学习四个现代化,讲的是辩证唯物主义,没人还相信这些唯心主义神话色彩——除了首阳村的人。
首阳村是通城县最东边的一个小村庄,位于东海和首阳山之间,大约有两千户人家,大多姓穆,世代以打鱼为生,从旧社会进入新时代,周围许多村子都渐渐人烟稀少,只剩下一些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但首阳村的人却并没有跟着进城打工赚钱,他们依然靠着千百年来习惯,依然出海打鱼为生。
首阳村的这个选择,其实也是有缘由的,传说首阳村穆家的祖先从在海边救一条红鲤鱼,一年后他在梦中梦见一条红龙,最后红龙化作一个七岁儿童,告诉他自己便是对方当年救下的红鲤,后来跃龙门成功成为真龙,如今是来报恩。红龙指点穆家祖先,告诉他首阳山与东海之间有一块风水宝地,若扎根在此,他的后人将世代平安,远离灾祸,并且这里鱼源丰富,可保他们世代远离饥饿。穆家祖先醒来后依照红龙告诉的标志,果然找到这块风水宝地,从此穆家人便在此扎下根来,为了感激红龙的指点,穆家祖先更是立下三不捕规矩,不够一指长的鱼儿不捕,六到九月产卵的鱼儿不捕,鲤鱼不捕。
穆家人捕鱼多以海鱼为主,有时候也夹杂一些海菜。他们将捕来的海货,吃不了的就晒干收起来,每各一段时间都会有专门的鱼贩子过来收他们的货物,各家各户就用卖出的鱼获,换取一些柴米油盐酱醋茶等其他生活必须品。只是商人向来奸诈,每次前来收购鱼获,总想着压榨他们,这让穆家人很气愤,每次总要吵个半天才能得到一个相对好些的价格,穆家人不是没想过自己带到城里去卖,他们也从派人去卖过一两次,只可惜人生地不熟,没门路,最后成交的价格还不如卖给那些二手贩子,索性最后也就绝了这个心思。
如今已是五月中旬,虽然还未到夏季,如今的天气却已经变得炎热起来,提前入了夏,尤其是这几年,这个夏季一年比一年来的早。穆家人的鱼获早已经腌好晒干,就等着鱼贩子上门了,只是不知为何,往年五月一过,就早早来到的鱼贩子,今年都已经快过到六月下旬了,还不见人影。
首阳村的人必须在六月前将收回的鱼卖出去,因为每年的六七月份是长江的梅雨季节,若卖不出去,晒好的鱼获将会很容易受潮发霉,到时候一年的辛苦就白费了。眼见梅雨就要来了,首阳村穆家人都一个个急的嘴上起了泡。
穆海圣是穆家村的村长,他如今站在一块露出水面一半的礁石上,望着不远处十几艘小渔船,这是穆家村最后一批回来的渔船了。站在这里,可以清楚的看到几乎每条传来都堆满了各种海鱼,还有海带海蛎子。他吸了一口大烟卷,点了点头。嗯,不错,这最后一趟出海收获不小,看了村子里又要多几户奔小康了。想到本小康,穆海圣眉头又皱起来,他看到有一条正在入港的渔船,上面竟然空空如也,什么也没有!
穆海圣大怒,竟然一条鱼也没捕到,这不是晦气嘛,简直丢祖宗的脸。
“这是谁的船?”
众人互相往了往,没人说话。
直到沉默了刹那,才从那条空船的右侧传来一声略带不羞涩的回答,“海爷爷,那是我家的船。”
一个人头从水中突然冒出,对穆海圣道了一声,便一个鲤鱼翻滚,从水中一跃而出,单手把住船弦,翻身跳进船舱。
穆海圣把大烟袋在手臂上磕了磕,灰黑色的烟灰夹杂着未燃尽红光顺着海风落入深绿色的海水中,然后慢悠悠道:“是长生呀,我到还是那家混小子这么不争气呢,原来是咱们村的大学生呀。”
穆长生是首阳村里几十年来的第一个走出去的大学生,毕业后就留在了大城市,只是不知何原因,去年从大城市辞职回到村子,开始和村子里其他人家一起学习打鱼谋生。穆长生的父亲是村子里的老村长,他也没问儿子为何回突然回来,只是把自己多年用的渔船传给了长生,让他好好捕鱼,从此长生便子承父业。
对于长生突然放弃大城市归来,村里人都很诧异,一些闲言碎语便无风而起,这其中以穆海圣为首的人最为嚣张,穆海圣当年和长生的父亲竞选村长。连续多年都以失败而告终,直到前两年,长生的父亲主动辞去村长,村长的职位才落到穆海圣的头上。但穆海圣并不领情,对于穆长生的父亲依然心存怨愤,连带着穆长生这个走出去了又灰溜溜的回来的唯一大学生,也觉得丢了村子的脸。
看到大家都已经归来,穆海圣手一挥,“大伙都回来了,那我们就收拾好就回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