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从巡飞华夏上空的侦察机双双被击落,到双子礁事件,再到U-2侦察机的失踪。

  让丑国方面感受到了一股无形的恐惧。

  因为一向以军事称霸的丑国,开始通过这一系列的军事事件,慢慢发现丑国的军事霸主地位,似乎已经逐渐动摇。

  最开始丑国只是对沙苏无可奈何,随后是对华夏无可奈何。

  现在连中南半岛的制空权,也摇摇欲坠。

  最终只有引以为傲的海上力量,似乎依旧制霸,但双子礁舰队失踪,至今仍旧是丑国的未解之谜。

  向来以小人行径行事的丑国,此时终于开始走上了正道。

  用联合国为白手套,面向华夏以及整个红色阵营进行谈判。

  虽然联合国约等于丑国,但当事情搬上联合国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是一种妥协。

  当豪威尔做出这个决定,就象征着丑国的军事力量已经不再占据绝对的领先地位,这对国民自信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可白宫智库通过种种评判之后,还是做出了这个决定。

  他们通过评判,一致认为丑国已经无法再像以往那样,用地下拳场的行事手段对红色阵营造成更加沉重的打击。

  也就是说丑国已经失去了依靠绝对武力进行私聊的能力。

  这意味着,如果不通过国际法庭,那丑国的损失将会永无止境的扩大。

  当然,战场上得不到的,谈判桌上自然也不可能得到。

  丑国不寄希望于从联合国国际法庭中得到相应的好处,但至少要弄明白“自己是怎么死的”。

  豪威尔艰难的做出了决定,对主要涉事国家发出了参会邀请,他给出的主题是——对下一阶段国际和平发展的全球化建设会议。

  将丑国的窘境进行了完美的装饰,硬生生包装出来了一个充满讽刺的和平会议。

  会议临时决定,匆忙召开。

  北约所有国家,以及拥有一定国力的丑国资本注入的大部分国家,也都派出了代表前往丑国参会。

  豪威尔对自己的号召力并不满意,因为在会前各国代表在谒见时,几乎都带着同样的目的——

  要钱。

  当所有人都心知肚明的时候,这会议就成了生意。

  这些所谓的傀儡国,就成了拿钱干活的群众演员。

  豪威尔一方面答应着他们的不算过分的请求,一方面给他们发放着台词。

  而各个国家的代表,也都非常自信的接下了任务。

  ……

  豪威尔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给华夏泼脏水,找个理由派遣调查组光明正大的进入滴水不漏华夏,并由此寻找由头对华夏本土动动手术,从而全方位的了解红色阵营的真正军工水平和发展高度。

  这个目的要想达成也很简单。

  第一,制造一个拇指大小的玻璃或者塑料都可以的容器,但前提需要透明。

  第二,在容器中放入随便一些沙子或者海水。

  第三,再向容器中放入一两滴丑国继承下来的倭国生化研究所制造的“危险”液体。

  第四,撒谎说这是华夏研制的生化武器,威胁到了全球安全。

  一套操作,行云流水。

  而且在丑国主导之下的联合国,根本不容连合法席位都没有的华夏任何辩驳的机会。

  顶多会象征性的多此一举进行投票,但投票结果哪怕用脚指头想想也知道会是什么。

  滴水不漏,天衣无缝。

  豪威尔靠在椅子上,目光如炬,看着放在桌子上的装满白色粉末的透明玻璃瓶。

  已经开始幻想起接下来的股市走向。

  华夏以非合法席位代表参会,如同一个旁观者,看着自己的国家被诬陷,被投票通过联合股调查法例。

  沙苏会以大家长的身份进行强烈拒绝,随后在非红色阵营的全球国家的怒意和指责中败下阵来。

  然后不得不在“清者自清”的理中客的撺掇下,接受联合国对华夏的生化武器调查。

  只要丑国的官方间谍可以光明正大的进入华夏,那有的是机会将事态进行可控的恶化。

  一方面不断的逼迫出红色阵营的底牌,一方面尝试小规模的局部战争对华夏进行“试剑”。

  最终,将华夏的和平态势打破。

  并逐渐在华夏导演出一场类似丑国的南北战争。

  若成,华夏将重新变为亲丑的华夏。

  若不成,则华夏也会自此一蹶不振。

  整个计划丝丝入扣,周密的堪称是一件艺术品。

  无数丑国智囊用了绝大部分时间思考华夏可能怎么破局,但没有找到丝毫的希望。

  如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9:http://www.xszww2.com/34_34455/1901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