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知寒双手放在陆婉的日记本上,消化着她对于水波的认知。
水波公式,恢复意识的过程,让他想到了一个由来已久的绝症——活死人现象。
西方称之为植物人。
在中医上,称之为木僵。
在国际医学界通行的定义是:持续性植物状态。
指由于神经中枢的高级部位大脑皮层功能丧失,使病人呈意识障碍或昏迷状态。
而精神中枢的中心部位,皮质下核和脑干的如呼吸、体温调节、消化吸收、分泌排泄、新陈代谢以及心跳、循环功能等依然存在的一众病理状态。
也称作皮质死。
处于植物人状态者的自觉的思维活动能力的丧失,其间脑与脑干的功能有充裕的保留,一些自主神经反射与运动反射都有保存,并可有正常的睡眠觉醒周期。
处于植物人状态者无意识和思维能力,不能与外界沟通。
又称之为社会死。
简单来说,在9月19日,他的情况,和植物人无异。
用一个更加直观的例子来说明,人的一生,就像是放进了一个不断转动的磁带里。
随着时间的推移,磁带不断刻录上人这一生的内容。
直到走到尽头。
磁带的刻录内容,由写入电流的幅度、相位、频率决定。
而意识的刻录内容,同样由物质的幅度、相位、频率决定。
磁带有时候会发生故障。
当磁表面层的磁性被破坏,磁带就会出现无法刻录信息的问题。
而刻录意识的“光丝”同样会被破坏,当人生走到被破坏之后的“光丝”上的时候,意识便无法刻录。
这个时候,磁带变成了无法记录和播放音乐的坏带。
人,变成了没有意识的植物人。
重新修复磁带,让磁带恢复磁性,是化腐朽为神奇的关键。
而重新激活“光丝”,使光丝拥有可以记录意识的频率,则是挽救一个植物人的方法。
按照陆婉的探索,她提出人类和水波之间的“光丝”有一定的基础频率。
这个基础频率,就像是磁带上的磁性面,是信息得以记录的关键。
对于一个失去频率的“光丝”如何重新激活。
按照陆婉的理论,有一个直观的解释——
思考。
思考是“光丝”得以激活的关键。
现在的意识影响着未来的意识,也就是说,如果把意识比作“波”,那此时的波动,会直接的影响到未来的频率。
很绕。
也很抽象。
可以理解为,你此时拿着一根绳子,只要你的手开始甩动,那么毫无疑问,传达出去的力将会作用在整个绳子上。
但比较麻烦的一点是,意识的振动,比甩绳子要复杂许多。
只有特定的波动,能够重新激活死寂的意识。
所以,要想通过思考,激活不存在的意识。
就需要明白意识的基础频率。
怎么才能知道?
陆婉的做法是以1955年9月18日为节点。
通过当下的决定,预测节点之后的意识。
然后改变当下的决定,了解节点之后的改变。
频率、相位和幅度,在她的数学模型中都对意识进行了分门别类的尝试。
比如猜想一,“似曾相识的场景”,是意识的一次干涉波峰。
猜想二,“突然恍惚,无意识的瞬间”的维持时间,是频率的正整数倍。
……
这种生活中几乎从来没有人深究的微不足道的瞬间,都成为了她探索水波的重要线索。
当不断的尝试和对数学模型进行修正之后。
一个相对成熟的意识框架成型。
接下来,她要做的就是把所有的决定提前到1955年9月18日之前。
把所有的计划、打算、安排、梦想、准备……全部终止在这个时间节点之前。
从而让节点之后的意识去除掉所有的干扰。
然后根据数月以来的数据和数学模型,进行最后的推演。
最终形成一个关于意识的水波函数。
叶知寒不知道这个工程量有多大,也不知道在进行关于生命的推算时,她的心理压力有多大。
这是一个把意识进行剖析的过程,把自己的精彩蜿蜒的人生剥皮、抛光、捋直的过程。
是一个相当于自杀的过程。
叶知寒很难评判陆婉的这个波函数的意义。
这是一个用数学去窥探世界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