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磨刀不误砍柴工

  叶知寒三个字,就像是华夏军工的一个金字招牌。新笔趣阁

  在朱帅这里有着极高的分量。

  但朱帅对叶知寒的信任,不但是因为纸飞机项目在第一次战役和第二次战役的出色表现。

  更是因为那一份百济战争的资料。

  通讯屏蔽的情况下,实现百公里的口袋穿插战术,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这要求指挥官在战前就要对敌军的动向有着精准的预判。

  可谁也不会神机妙算,要想猜到敌军的心思,谈何容易?

  尤其是第二次战役,

  如果不是叶知寒的叮嘱,让九兵团务必携带足够的物资才能进入百济。

  谁都不敢想象,这一场长津湖战役将会付出多大的代价。

  米格15,在朱帅看来,已经算是雪中送炭了。

  丑军的战机,他已经见识过许多次。

  那一只只来去迅猛,火力强大的秃鹫,是极为难缠的对手。

  这一只只秃鹫的天敌该是什么样子,他不知道。

  他也没有抱太大的希望。

  不敢掉以轻心,接下来的战斗,仍要当做一场苦战来打。

  方才可以成功。

  ……

  辽宁省。

  安东县。

  从十一月底,原本就人口较少的安东县,向临县进行了转移。

  上面给出的原因是截获的丑国情报中,安东现在轰炸区域的边缘。

  为了保险起见,所有的生活生产,在临县进行。

  虽然不知道让出百十来公里对是否遭受丑军轰炸意义到底有多大,但是收到指令之后,迁移工程就很快进行。

  但安东的百姓陆续离开的同时。

  安东郊外的临时机场。

  改装完成的米格-15进行了首次试飞。

  因为工业水平的限制,所以根据月林和怀疑的公式,叶知寒交出了一份最标准的答案——

  小展弦比高升力战斗机气动布局设计。

  对于气动方面的改进思路,也很简单。

  对展翼、边条翼、小展弦比机翼三者进行涡系耦合。

  如此产生升力远大于三者单独产生的升力之和。

  再加上左右涡系融合后,在升力体机身上诱导出一个低压中心,从而使全机大迎角升力系数上升到一个十分惊人的水平。

  当然,最重要的是,物质和能量总是守恒的。

  巨大的升力所带来的气流扰动,也同样强大的无以复加。

  当然,如果没听懂也无关紧要。

  简单来讲,就是米格-15的武器除了一门h-37型机炮和两门hc-23km型机炮之外,还有战机本身的气动系统。

  在试飞中表现出来的效果就是,改进了气动系统之后,米格-15在攀升瞬间所产生的巨大压差,使战机下方的空气被短暂抽空。

  如果对这个气流扰动的强度不太理解。

  可以联想一下风洞试验,就什么都明白了。

  夜龙作为丑军f-86战机的天敌,所有的改进,自然都是为f-86量身打造。

  一只敏捷的秃鹫,绝对不会害怕自己的同类。

  想要杀死秃鹫,追上去和它缠斗是最笨的方法。

  所以,在f-86擅长的低空机动性上进行改进,绝对不是最优解。

  想要杀死一直敏捷的秃鹫,其实也并不困难。

  只需要在他飞行的轨迹上,放上一堵墙。

  接着,守株待兔,等它自己装上来就可以了。

  高空是米格-15的领域。

  而改变升力的气动模型,在升空的同时,在下方喷射出一面空气墙。

  那无疑是最聪明的办法。

  ……

  试飞之后,身为夜龙战机的气动方案设计师。

  叶知寒便也兼任着战术定制的责任。

  夜龙升空之后,下方的超低压气扰并不是一直存在,而是在不断的衰减。

  所以战术和飞行阵型,就变得极为重要了。

  尤其是米格-15并没有装备雷达,不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

  所以如果有既定的几套方案,在执行任务的时候,就会更加胸有成竹一些。

  叶知寒根据超低压空气扰动的衰减指数,进行了大量的计算。

  通过十架、二十架、四十架、六十架战机的不同组合。

  分别设计出了作战区域不同的协同作战方案。

  就像是编程或是织网。

  每一架战机只需要走好自己的单一航线。<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9:http://www.xszww2.com/34_34455/1900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