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里屯回来后,日子平静了下来,一切如常。
小汽车又归杨厂长了,王建华又过上了每天被厂长车接车送,两点一线的生活。
值得称赞的是上面派来的那四位科学家经过一阵学术探讨后,发现王建华的图纸是正确的。
这几天和王建华的关系缓和了点,现在正在按照王建华的思路往下走……
大会议室。
王建华正在讲公式,杨厂长推门走了进来。
“小王啊,你要的那批设备我给弄轧钢厂来了,都是从针织厂那边弄来的,你让那个美国佬拉走吧!”
王建华放下了手里的尺子,恭维的笑道:“还得是厂长,一般人还弄不来呢!”
杨厂长指着王建华,一脸笑意的说:“你小子,少给我灌迷魂汤啊,只有七天设备就齐了,你得快马加鞭的给我干听见没!你要是辜负了我的一番心意,看我不打死你!”
“得得得,这是属周扒皮的,不是个吃亏的主!”王建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这辈子就是个打工人了,命不好!”BiquPai.CoM
杨厂长冷声道:“少贫嘴,这事儿是大领导出面才搞定的,针织厂那边都封上了,我可是做了担保的,你千万别掉链子啊!”
杨厂长走了。
留下王建华一脸懵逼。
想买针织厂设备的时候,王建华拍胸脯保证,这个厂子能创造工作岗位,但需要针织厂的设备。
针织厂的设备虽说不是特别先进,可也不是淘汰设备,如果花低价买回来,也算是捡了大便宜了。
杨厂长想都没想就答应了,毕竟这事儿是王建华提的,帮的是美国人安妮,他开着人家的车到处跑,帮帮忙也是应该的。
可杨厂长到大领导那的时候,说辞就变了。他说那个美国人想办服装厂,要用针织厂的设备,能为四九城创造出不少工作出来。
大领导一听这话,兴奋的两眼直放光。
开个会,针织厂的设备一分钱不要,全都送给安妮了。
但却有一个要求:必须为北京市创造出500个工作岗位,否则不让用设备。
王建华这是挖了一个大坑,把安妮给装进去了啊。
这阵风过去后,为了促进经济发展,上面对这些小企业也不是特别的严了,在制度上还是工商合办,应该不会出现娄家那样的事情了。
问题是,这件事儿还怎么说呢?
王建华看了看小黑板,刚要开口,却忘了刚才讲到哪里了。
“王工,你讲到第二个公式了!”杨帆提醒了一句。
王建华放下了手里的三角板,叹气道:“杨厂长整得我都没心情讲了,你们自己研究吧。”
“我们本来是想弄个小作坊的,找他买点设备用用,这下可倒好,把针织厂的设备都给我搬过来了,管我要500个工位。”
“他妈的针织厂全盛时期也不到两千个人,他这是想让我公私合营开厂子,问题是我哪有那么多钱啊,这不是赶鸭子上架么?”
叶剑锋幸灾乐祸的笑了笑:“王工,这点小事儿你还愁什么啊,以安妮女士的家底,别说是一个针织厂,就是一个轧钢厂,她也能养一百年,不要怕,放心大胆的干!”
“小伙子有前途,这不是我该想的问题,我这就去和安妮说这件事儿,你们先研究课题吧!”
“最近四九城里不怎么太平啊,你们要小心点,特务就爱杀你们这些工程师,科学家什么的,我可不是危言耸听啊!”
周明道:“说明跟你不是工程师似的,你也小心点!”
“走了!”
……
中午。
一大爷从市场买回来一条鱼。
一大妈端着一碗鱼汤和半条鱼肉去给聋老太太送鱼。
在门外就听见了聋老太太那剧烈的咳嗽声,和上气不接下气的喘息声。
一大妈立刻推开门,冲进了屋里:“老太太,你怎么了?你别吓唬我啊!”
聋老太太躺在床上,吃力的扬起头,从喉咙里挤出一句话:“我不行了,遗嘱我写好了,房子留给你,你多帮衬一下傻柱~”
聋老太太一口气没上来,直接过去了。
“老太太!”
“老太太!”
一大妈扑了过去,摸了摸聋老太太的脉。
见聋老太太真的走了,一大妈的心里咯噔一下,像是失去了点什么一样。
聋老太太走的还行,没有遭罪,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擦了擦眼泪。
一大妈失魂落魄的回家了。
易中海道:“这么快就回来了?老太太吃完了?”
一大妈哽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