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开荒种粮

  苍云岭之战,已经过去了一天,消息慢慢的也流传出去。

  随后又是几天,苍云岭之战的大胜通过报纸传遍了整个华夏,这一场大胜极大地振奋了人心,增强了全国人民和爱国武装力量坚持抗战的信心和决心。

  姜天逸、李云龙、楚云飞三人都成了全国闻名的抗战英雄。

  ..........

  这一边。

  利用三天休息时间,姜天逸吩咐张济李瑞两人继续去招募民团士兵。

  毕竟苍云岭之战牺牲了很多兄弟,再加上重伤不能继续留在军营的那就更多了。

  这一次两人刚把民团招募的横幅拉出来,直接就有很多百姓围上来,积极参加民团打鬼子。

  经过一番挑选,两人再次招募了500名新的民团战士。

  三天的休息时间一晃而过。

  民团的训练正式开始了,张济李瑞两人先是把刚招募的新兵蛋子分到了队伍里,充分发挥老兵带新兵的原则。

  早上先是进行队列训练,还没有开始实弹训练,毕竟新兵刚进来,直接实弹训练容易出事情。

  因为之前新一代水稻、土豆种子都还剩下一部分。

  所以结束早上的训练吃完饭午休后,到了下午,姜天逸就带着所有民团士兵在林地的左侧开辟荒土。

  沿着林地旁边的河沟,一营的所有人都在这里挖地种植水稻。

  因为这边靠近河沟,有水源能够满足基本的灌溉,所以把林地的这一面开荒种植水稻。新笔趣阁

  营地周围都是荒地,没有水流经过,就安排二营的人在这边开荒种植土豆。

  要说打仗可能这些民团的战士还算不上太精锐,但是要说到种植庄稼这可都是一等一的好手。

  在一营长张济的分配下,哪一队清理地上的杂草,哪一队清理负责挖土,哪一队负责平整土地都安排的明明白白。

  而二营这边,因为是要种植水稻,土地要求高一点,土地开垦之后,还得把大块的土敲碎。

  然后从河沟挖一条引水渠连接到田里,让河水进入田里。

  这个下午,在民团所有战士的辛勤劳动下,一共开垦出了20亩左右的田土。

  后面的二十多天就这么平稳过去了。

  早上所有民团士兵在驻地训练,下午一营就在驻地一侧开垦荒地,而二营就在林地的河沟边开垦水田。

  到了最后所有的民团士兵一共开垦了三四百亩的土地。

  土地开垦完后,姜天逸就让人把水稻种子和土豆拿出,给他们介绍新一代种子的优点。

  “兄弟们,想必有的兄弟已经听说了,这水稻、土豆种子都是我花高价从国外买回来的。”

  “这些种子和以往我们种的粮食大不相同,它不怕虫,不怕干旱,也不怕冷,生长周期短,产量还高。”

  “土豆正常的生长周期需要三四个月,而这些新一代种子只要一个半月到两个月就成熟了。”

  “他的亩产能达到4500公斤到5000公斤。”

  “这些水稻同样也是抗旱耐寒抗虫的新品种。”

  “一年可以种植3季,除了冬天其他时间都可以种植,每一季的成熟周期只有两个月到三个月。”

  “而且这水稻的产量可不是之前种植的那些,以前我们种植的水稻亩产只能达到200斤到300斤。”

  “这些新一代的水稻能够达到亩产1500公斤。”

  “从此以后你们还会担心吃不饱饭,饿肚子吗?”

  听到姜天逸的话,下面所有的民团士兵都不淡定了。

  什么....就这些种子,能够达到亩产5000公斤土豆,1500公斤水稻。

  个别性子急的战士,没打报告就直接开口问了。

  “团长,这都是真的吗?水稻和土豆都有这么高的产量吗。”

  “都是真的,你没有听错。”姜天逸直接回道。

  听到姜天逸再一次确认,所有的民团士兵都发出巨大的欢呼!

  “团长!团长!”

  他们实在是太激动了。

  在此之前他们种植的水稻完全就是靠天吃饭,亩产只能达到300斤左右,就这些还要交各种租税,收成好的年头一家人还能勉强混个温饱。

  收成不好的年景全家人都得饿肚子,甚至还要吃野菜。

  半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士兵们这一刻,终于看到了温饱的希望。

  瞬间这些最可爱的战士们都流下激动,喜悦的泪水。

  接下来,完全不用姜天逸安排吩咐。

  所有的战士都把这些种子当做珍宝,小心翼翼的生怕弄坏了。

  一营的战士们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9:http://www.xszww2.com/137_137490/770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