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阐法妙音愁极悲悯好伤纸本奏文猜忌是者屠心
广智说时!那张裕闻言,忽在心中默默的想着道:“虽说这空绝与广智二位师父,身为出家人,做了和尚。从此放下了凡尘中的一切琐事,早就心无杂念,了无牵挂,已为尊师者。
必有大法所依,信义可言,想这二人所说的话必定有些道理,可我张裕却是尘世中的俗子,在心中有着诸多的牵绊。不如他们二人活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能与天地参机悟道,与人事识物知人,与己不求利,与已不卖荣。一心一意只为研习佛法,礼教众生,修心养性,天人合一。实乃大师也!欲求无我之境。
出世间;万物于镜中空相,终诸相无相。苍生难渡。故有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道是修行,魔是心魔。虽万法缘生,皆系缘分!缘是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窗前点滴到天明。百态之世原是苦海,看破红尘方为上岸。
人生不同,每个人所见所遇到的都不同,是早有安排,一切都是缘。缘起缘灭,缘聚缘散,一切都是天意。所以才有人说,万事有法,有理可寻,万物有灵,有神可寻。
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
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诗经》云:“不愆不忘,率由旧章。”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圣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矩准绳,以为方圆平直,不可胜用也;既竭耳力焉,继之以六律正五音,不可胜用也;既竭心思焉,继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
故曰,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上无道揆也,下无法守也,朝不信道,工不信度,君子犯义,小人犯刑,国之所存者幸也。
故曰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田野不辟,货财不聚,非国之害也。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
《诗》曰:“天之方蹶,无然泄泄。”泄泄犹沓沓也。事君无义,进退无礼,言则非先王之道者,犹沓沓也。故曰,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
这孟子说的是规矩可贵,但命运来时,人又不能无不为,无不做。应与时俱进,笑着去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但世事无常,万物皆无常,有生必有灭;不执著于生灭,心便能寂静不起念,而得到永恒的喜乐。人因企求永远的美好、不死而生出了痛苦。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
所以宇宙与人,皆有五类:色、受、想、行、识,合为五蕴。物质世界的五蕴炽盛,引诱着人的五蕴炙盛,于是种种贪欲翻卷了起来,将人掀入欲望的三千弱水之中,一沉一浮。
所谓的只取一瓢饮,成了昏黄卷册中一句死气沉沉的偈语,丧失了当年棒喝震耳的亢然音效。那一根空心的芦苇,再渡不起我们沉重的身躯。
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睹人施道。助之欢善。得福甚大。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缘来则去,缘聚则散,缘起则生,缘落则灭。苦海无涯,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菩提并无树,明镜亦无台,世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净心守志。可会至道。
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轮转生死,谁能无我,无我不在,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我张裕不能为己私心而舍家不顾,常听闻有句俗话说得好,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子不知父母恩。
现如今却是一语成谶,落到我家,真实属无可奈何啊!不过有事!需解决,耽误不得。这叫我该怎么办哪?这如他二人之前所言的佛法做了,总叫,总叫我觉得心有不甘,意有所愿。
那空绝,广智他们是出了家门四大皆空,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可我张裕却有不同,一大家族,日后就要靠我一人了。
我想有所作为,可今日的天却不随我愿,虎狼聚集,竟然用礼孝来争权夺利,我虽有心去决绝,但如今的我只是张氏一孺子,无权无势无人可用,我恨,我恨我呀!
我反叛,我忤逆不孝,我只为了一时之痛快,一时的意气奋发,我负了我的娘,我的爹,我的奶奶,弄成了如今的局面。我真是大笑无声,大悲无泪,大爱无言,束手无策。
我虽有办法,但我却拿捏不准,无可奈何。正所谓,堂堂男儿却要看他人眼色,谦谦君子却顾不得自己的脸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