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番商议,天御公与安国公一起来到宫门,请见成末帝,此时的成末帝正在与妃子饮酒玩乐。太监禀告了成末帝,皇帝听到两位掌握兵权的国公一起面见,也不敢耽搁。命令众妃子停止玩闹,全部退下。召见两位国公,在太监的引领下,天御公和安国公参见了成末帝。
成末帝道:“天御公与安国公同来面见朕,不知有何要事”?
天御公道:“陛下登基已经十一年,滕国公身为皇叔,对陛下忠心耿耿,不知今日滕国公所犯何罪,被陛下凌迟处死?臣等不解,身处高位,亦难保全性命”。
听到天御公的话,成末帝说道:“滕国公目无君上,无人臣之礼,出言讥讽,贬低朕为昏君,暴君”。
天御公道:“陛下,滕国公忠心为国,犯颜直谏,冲撞了陛下,也罪不至死啊,陛下,如今狼烟四起,奸臣当道,陛下为了大成国,应当虚心纳谏,广开言路,整顿朝纲,外御叛贼,安抚百姓,恢复民生,内除奸佞,废妖妃,毁奢华宫殿,树天下榜样”。
听到这里,大成帝暴怒道:“天御公,你找死,不想活了,朕就成全你”。
一旁的安国公道:“天御公一片赤诚,忠心劝谏陛下,望陛下纳忠言”。
天御公道:“陛下,臣死不足惜,万望陛下以江山社稷为重,臣为陛下东征西讨,平复叛贼,安定东南,所见所闻,天下百姓苦不堪言,望陛下减轻百姓负担,废除苛捐杂税,还百姓安定”。
成末帝听到此,心里暴怒,但是转念一想,天御公毕竟手握兵权二十万,京都遍布他的手下,不能在此时杀掉他,待削掉兵权之后,再处置不迟。
成末帝便说道:“二位国公所言甚是,朕好好考虑考虑,天色不早了,你们也退下吧,免得咱们君臣再起争议,朕考虑好了之后,明天朝堂宣布”。
听到此言,二位国公无奈,只得拜辞皇帝退出。
二人走后,成末帝暴怒,急宣太尉魏达与宋国公赵风进宫。
魏达与赵风见成末帝,跪地请安,成末帝对二人说道:“天御公仗着手握兵权,就劝谏朕,诛杀你们,安国公文颖一同来面见与朕,文颖毕竟三朝元老,朕不忍,你们给朕说,天御公如何处置”?
二人见皇帝如此发问,魏达便说道:“天御公自恃功高,目中无人,诋毁陛下,臣以为将他的大将军之职免掉,留着国公空衔,困在京都,找个机会除掉易如反掌,至于兵权,先将在京天御公手下全部控制,封锁消息,派遣将领带兵前往康州宣旨撤换主将,如有不从,就地剿灭”。
赵风听此随声附和,成末帝认为可行。就命令二人今晚调集兵马,扣押在京天御公的属下,二人领命出宫。
太尉魏达,奸诈狠辣,做事密不透风,贪婪无度,残害忠良。宋国公赵风,承袭祖上爵位,本是忠良之后,偏偏为人小肚鸡肠,城府极深,谗言媚上,好大喜功,二人虽然性格不同,却是形影不离,交情颇深。百姓对此二人,痛恨厌恶不已。
安国公文颖总领兵部,却是远水解不了近渴,虽是内廷侍卫总管,但内廷侍卫不能调离出宫,因此京都最有实权的人物,当属太尉魏达,他掌管着京都五万禁军拱卫都城。
太尉魏达来到禁军大堂,对着八大禁军统领说道;“接到密报,京都有人谋反,陛下旨意,由我指挥禁军全城搜捕,八大统领各自带领禁军一千人,如遇反抗,格杀勿论”。
八大禁军将领领命答道:“谨遵太尉军令”。
天御公有十大将,号称“康州十杰”。
一曰:先锋官,元恬天御公义子;
二曰:都统,岳峰;三曰:副都统,李芝;
四曰:总兵官,韩道;五曰:副将军,济泽;
六曰:副将军,高牧;七曰:参将官,周崇;
八曰:参将官,蒙信;九曰:参将官,杨虎;
十曰:参将官,袁飞;
十人皆是战功赫赫,独当一面的将才,在京手下大将三人,先锋元恬,副将济泽,参将袁飞三人。袁飞负责统领在京的密探,济泽负责联络康州,元恬负责保护天御公。
因此太尉魏达不敢直接下令针对天御公,禁军八大将领也不知这次是对天御公下手,禁军全城大张旗鼓的搜查,却也不会引起天御公的警觉。
天御公和安国公出宫之后,一起来到天御公府,二人在府中商议成末帝今日的态度,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安国公道:“陛下心思深重,不轻易服软,况且今日答应的爽快,主要还是因你的兵权和康州二十万兵马,如今看来陛下是不会改变的,天御公年纪轻轻,英气不凡,文韬武略,是我大成国的未来,我有种预感,陛下可能对你下手,我想办法送你连夜出京都,回到康州去,保全性命,你的家人都在康州,出城容易”。
天御公道:“安国公你怎么办”?
安国公说道:“陛下是我从小看着长大的,他今天变成这样,我也有责任,再者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