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番思考下,秦斌将现在的现象归结为,这年代汉人自身的傲骨。
大概就是因为真实的北疆惨状极大地刺激了汉境内所有汉人内心,甚至是自尊心。从而激起了绝大部分汉人的怒气。
真实情况,在秦斌通过手下情报司的信息收集和反馈后,也算是确定了秦斌的猜测。
在大汉日报散发到整个汉境后,北疆这些年的真实惨状就引起上至官僚,下至黎民百姓的极大反响。
那些官僚们还能冷静思考利弊,可民间却群情激涌,不少家底殷实的年轻青壮们更是自备甲具兵器,结伴北上,支援北征。
由此看的出,这年代的汉人与后世某些朝代中被打断了脊梁骨的‘奴隶们’有天渊之别。
民间情绪被调动后,弘农王王府内阁还通过利~诱手段,许诺给那些实权宗室和各个州郡主官一些利益,例如关中能对他们廉价出售粮食,当然,如果能用流民还换,还能获得更多的钱粮,并且将会优先供应全力支持北征的势力。
又例如可以出售兵甲战马,当然,实情上,关中出售的兵甲战马都是次等的,兵甲都是关中现役军队淘汰的,战马也是劣等的。不过这些对于缺少铁矿的中原和缺马匹的南方地区的势力们来说,吸引力是极大的。
除此之外,内阁通过秦斌首肯,还分出一部分关中官营实业的利益,从而拉拢天下大商们的支持。
例如冀州的甑氏,徐州的糜氏,扬州的鲁氏,益州的吴氏等等,这些大商在得到足够的利益后,也先后公开表态,全力支持北征。
至此,内阁大佬们各施手段,硬是将汉境内的农、工、商三者的情绪调动起来。
而‘士’,则是通过阐述大义,激起那些良知还没被泯灭的士人的满腔热血,从而调动他们以天下为己任,忠君报国的矢志。
效果虽然不算理想,不过也有不少年轻士子的情绪被调动了,并自备兵甲粮食,策马向北。
至此,似乎整个大汉都被弘农王府给绑上了北征的战车。
而袁绍等有心人,此时也因为整个天下都群情激涌,导致不敢妄动,就连训练士兵,备战明年再攻洛阳的举动也变得小心翼翼。
袁绍等有野心的人,也不得不还暗中重新估量汉庭对这个已经糜烂了的天下的影响力。
因为他们都被彻底被调动起来的大汉子民给震住了。
同时,一直呆在陈留,却通过各方消息了解天下的曹操,此时,忽然的,似乎想起了自己当初的誓言。
如同是黑暗中抓住了一丝渺茫的光芒一般,曹操暗中找来自己的亲信,夏侯兄弟和曹家宗族,告知他们,他,曹操,决定脱离诸侯会盟——北上!
与一众亲信商讨一番后,曹操引本部人马两千,不顾袁绍挽留,策马北去。
而与曹操有同样打算的还有暗中打算脱离诸侯会盟的刘备。
刘备没有直属军队,只有关羽张飞二人,要暗中离开非战时的陈留并不难,所以在曹操引军离开后,刘备也带着关张二人,了无声息地离开了陈留,北上!
不止是刘备离开了诸侯盟军,就连袁术部下的孙坚,也一样脱出了诸侯会盟。
孙坚在从大谷关下默然撤退回豫州后,就一直受制于袁术。本来还没什么的,不过通过讨董之战中,袁术各种愚蠢的举动和多处猜忌,让孙坚感到极之失望,甚至是对所谓的名门望族一度感到厌恶。
而现在,天下绝大部分人都响应了北征宣诏。
对于孙坚这种沙场老将来说,从当年离开吴郡那一刻开始,他就一直在为这个国家的大义而战。
不管是年轻时担任县丞时期的讨伐海盗,还是中平年间的讨伐黄巾,又或者是镇压凉州叛乱,又或者是镇压长沙、零陵、桂阳等地的叛乱,到了前不久讨伐董卓。
这一切,孙坚本心上来说就是奋不顾死地为了这个国家,为了汉庭而战。
现在,天下齐鸣之际,孙坚本来有些黯然失落的心,也萌动起来了,并很快就下了决心!
初平元年冬,孙坚不顾袁术劝说,甚至是威胁,自引本部五千余人马,离开豫州北上!
袁术对此也无奈,特别是现在天下风起云涌之际,袁术更不敢做出失格之事,否则,他必定遭到天下人唾弃。
不管是袁绍、袁术等名门望族,还是一些有野心的官僚隐士,此刻也因为大汉帝国傲骨再生而感到不安,同时也不敢有所动作,只得隐忍下来,等待新的时机...
对于大汉境内各势力和各阶层百姓们的反响,秦斌吃惊之余,也大为感叹。
他本来也没想到,之前无意中提及了一句‘用对外战争的方式来转移国内矛盾’的话,居然给了王安石等大佬如此多的启发,并且还真将事情做成了。
不过细想一番,秦斌也算是明白了。
从整体上来看,此时大汉境内除了关东诸侯进攻洛阳之外,也就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