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一个月里,关中大量涌入流民,让本来地广人稀的三辅地区忽然变得人声沸腾,生机十足。
只是,随着数十上百万流民涌入,也对关中治安、粮食、内政人员等等带来了巨大压力。
还好弘农王府早有准备,全力以赴,加之秦斌不断地通过系统具现内政人才,经验丰富的治安人才,甚至在新粮收割赶不上供给的时候,还从系统中具现出一大批粮食衣物来,这百万流民的涌入才算没出什么乱子。
而在流民心中,弘农王也成了圣贤化身。
对于流民来说,在入关之前,食不果腹,流离失所,饥寒交迫,甚至更惨的还出现过易子相食的惨剧。而现在,弘农王却无条件地接纳了他们,并给予他们救命的粮食,还以借贷方式为他们置办房屋什物,好能安居乐业。
本来流民们心中还在担忧,不知道今后能否还上房屋的钱,那可是圣人一般的弘农王怜悯,若是无法偿还,流民们心中可是惭愧不已。
可弘农王那边却早就安排妥当,只需要流民们去参与关中各项基建工程,就能获得酬劳。
一天一结的酬劳不单只让刚安居的流民有了稳定的收入,还多了一丝对未来的期望。
他们可以用这些钱去官营粮所购买粮食,又能节省一些来偿还房屋的贷款,若是工作出色,升职成了队长甚至工头,还能获得更高的酬劳,甚至还能当官。
这对于一无所有的流民来说,就是上天的恩赐,是上天恩赐一位圣贤来怜悯他们这些底层的可怜虫。
所以,这些流民入关后没多久,就几乎都成了弘农王的‘信徒’。
同样,也因为秦斌的一番操作,加上宣传到位,并且还是那种搞个人崇拜的宣传,让秦斌的声望值如同做飞机一样,爆涨!
而声望值多了,秦斌就又能通过系统具现人才和物资,从而来发展民生,然后让百姓为自己提供更多的声望值。
秦斌是因为声望值不断上涨而高兴了,可内阁那些大佬却不开心了。
因为王府情报司也在这段时间里,接连捣毁了好几处关东诸侯的细作据点,得知这些细作还真想趁乱搞事,这让内阁一众大佬怒气冲天,都想要给那些不识好歹的关东诸侯一个教训。
只是内阁大佬们也知道现在不适合用兵,单是口头谴责也没什么意义,总不能派出细作去诸侯治内捣乱吧?
对此,秦斌倒是有想法了。
这段时间因流民激增,关中的劳力短缺暂时得以缓解,所以纸张量产得以实行。
至于印刷术,倒是简单,跳过雕版印刷术,直接用活字印刷术就是了。
只是木字太容易损坏,在成本上有所提升。
而金属字暂时还没找到更靠谱材料。
不过就目前来看,木活字印刷术,无论从成本还是产量上,都完全碾压这个时代的手抄。
所以,秦斌就直接新建一司,名为宣传司,把原本王府麾下的邸报合并,并抽人筹办了一份‘大汉日报’。
内阁一众大佬一听秦斌解释,就明白秦斌要干什么了。
对于报纸,内阁大佬们,就算是卢植这种原住民,也都不陌生。
因为现在大汉境内就有邸报。
邸报的作用就是将朝政命令通过各州郡的邸吏,向全民通报。
只不过因为记录载体是绢、布、竹简等,所以数量甚少,都是朝廷将邸报发放给各州郡的邸吏,让邸吏通过口头传达给百姓的,百姓基本上没见过邸报实物。
而秦斌弄的报纸,却是通过廉价量产纸张,面向全民的。
虽然这个时代除了士族与豪强富商之外,绝大部分平民都不识字,不过也没关系,只需由王府出资,招募一些识字的人来给百姓读报,并顺带尝试着教导百姓认识一些常用字就是了。
对此,内阁大佬们很快就明白报纸的重要性和危险性,因为这玩儿可以影响,甚至是控制舆~论。
一旦被有心人掌控,很可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这玩儿就是一把双刃剑。
不过内阁大佬很快就放心了,因为要面相全民普及报纸,不单只要拥有量产纸张的技术,还得治内百姓都人人识字才行。
量产纸张的技术王府就有,只要对技术保密妥当,短时间里其他势力是基本上不可能窃取。
至于关外势力自行研发?
别说秦斌嗤之以鼻,就是内阁一众大佬都冷笑不已。
以内阁一众大佬对士族的了解,那些贪婪无度的家伙绝对不舍得将钱花在这些缥缈无踪,短时间里完全看不见收益的事情上。
除了技术制约之外,还有就是,关外诸侯绝对不会教导治内百姓识字。
那些门阀士族一直都在垄断知识,都恨不得治下百姓都是一群蠢货,又怎么可能耗费巨资去教导治下百姓。
所以说,报纸这种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