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6章:蔡邕

李儒离开董卓府邸后,就派出上万兵丁,收拢洛阳城附近的流民,又让部下文书登记造册,按户统计,得流民一万六千余户,人口四万余。

李儒又下令动用军粮,用米汤吊住流民性命,然后派遣数千步卒,将流民送往函谷关。

函谷关守将此时为刘琦,乃秦斌具现之人。

刘锜是南宋初年名将之一,按《宋史》里的评价,‘张、韩、刘、岳,并为名将’,张是张俊,韩是韩世忠,刘是刘锜,岳就是岳飞,刘锜能与岳飞并列,就能说明刘锜的本事也不小。

函谷关乃两京交界地的要冲关卡,既然孟珙被调到了弘农郡,并且有南下攻略南阳郡的念头,秦斌就不能将函谷关随便交给他人。

所以才具现了非常善于指挥弓弩手的刘锜作为函谷关守将。

刘锜得知董卓送来‘商品’,也不客气,让麾下校尉带着五百兵丁和两百文书出关,在关外二十里地的位置上设置登录点。

然后派人通知护送‘商品’的董卓部将,说是一切明码标价,只需登记造册,百姓入关后,就立刻发放‘货款’。

而护送‘商品’的董卓部将就是当日被俘的董旻,此时董旻看着那些流民百姓们一户一户排着队,去登名造册,然后另一边还有好几名文书在核实数据,并统计价格。

甚至还有文书跑到董旻面前,告诉董旻,只要保证百姓不在运送路上饿死或病死就能交易,并且青壮和年轻女子价格更高,孩童也不差。

并且那文书还说了,若是护送百姓时粮食欠缺,为了不饿死百姓,函谷关可以预支一些粮食用来补贴百姓迁徒时的消耗。

董旻听的一脸懵逼,又看了看井然有序的‘交易’现场,董旻总觉得很违和。

虽然总觉得很是不自在,很违和,不过董旻还是顺利地完成了这一趟的交易,带着数十万石的粮食火速赶回洛阳。

而洛阳城中的董卓,正在朝廷里大发雷霆,并顺势将袁逢一家全部收押。

就在一切处理好后,董卓就听闻董旻带着粮食回来了,也就连忙召见。

此时董卓身边还有李儒,以及与董卓算是亲近的蔡邕。

董卓对蔡邕倒是没什么忌讳,当场就让董旻将交易过程细细一说。

董旻当然不敢隐瞒,一口气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都说了出来。

很快,等董旻说的口干舌燥,总算把事情说完了,在场的董卓、李儒、蔡邕都脸露古怪之色。

一想象函谷关前的画面,总觉得有什么违和的地方,却有说不清。

不再多想,董卓就出言确认,“叔颖,那五十余万石粮食可有掺假?”

董旻连忙摇头说道,“回大兄,旻亲自确认过,绝无掺假,都是上品梁米。”

董卓等人一听,都相视一眼,李儒更是摇头笑着说道,“还真是,只能说弘农王大气魄。”

董卓与蔡邕先后点头,也只能这么说了。

而董旻又忽然说道,“对了大兄,我离开函谷关前,那函谷关守将派人告诉我,说交易并不限定粮食,还能换取汉军制式军械,甚至战马都可以。”

董卓等人一听,都瞪大双眼,董卓更是连忙问道,“叔颖可没弄错?”

董旻点头说道,“并无,我还从函谷关守将那里要来了样品,函谷关那边做过保证,说是将来交货的时候必定和样品质量一样,否则假一赔十。”

董卓眉头挑了一下,就让董旻将样品都呈上来。

等样品呈上来后,董卓等人围观一通,发现都是精良的汉军制式军械。

标准汉军制式环首刀,皮铁交替的扎甲,造工精细的戟与矛,还有当年北军制式用长弓与箭矢。除了没有大黄弩,这完全就是北军全套制式装备。

这种等级的装备,在当年也就只有北军数万精锐才能装备。

李儒看了这些装备后,倒是疑惑地说道,“莫非弘农王接收皇甫嵩部众后,就全员换装了?儒可不认为弘农王会将皇甫嵩部那些精锐北军全员裁掉。更不认为弘农王会蠢到把最精良的装备卖给我们。”

董卓与蔡邕连连点头,都认为这些汉军制式装备来源于皇甫嵩曾经的数万部众。

董卓没有继续去多想,而是直言道,“文优,这事情可以办,我部这两月鏖战,军械什物消耗巨大,本来我还想着强征治下匠人来为我部效劳,好补充缺口,现在却算是解决了。

而这些装备皆是精品,若是能大规模装备这种北军制式装备,我部实力将更上一层。

文优,此事交由你全权处理,叔颖全力配合文优。”

“喏!!”

......

傍晚,蔡邕回到自己的府邸,这是董卓赏赐给他的,府邸宏大而华贵,堪比王侯府邸。

只是蔡邕家人丁淡薄,蔡邕的兄弟早在先帝在位时,蔡邕被流放的时候就辞官隐居了,而蔡邕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9:http://b.faloo.com/686927_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