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蓝府

思绪就这么飘飘忽忽,等转过脑子来,蓝轻言已经坐在蓝夫人的屋里,手里端着一杯热腾腾的杏仁牛奶,口里含着香酥甜腻的小点心在吃。

蓝夫人魏氏作为蓝家现任当家夫人,住在蓝府的正院紫云轩。

蓝府是一处五进的大宅院,位于京都文官官邸集中地昌隆大街。

这里住的,多为文臣或以文起家的勋贵之家,和隔壁的武将及以武起家的勋贵住的昌平大街组成京都西大区。

东区王公贵族聚集,东西两大区域,拱卫皇宫左右,属于皇城内城。加上外城庞大的平民区和商业区,共同组成了繁华的大荆都城。

蓝府第一进是外院,占地广,建筑谈不上雕梁画栋,却也精致大气,花园长廊布置雅致,植物只是种了竹、兰还有一片不小的梅林。

蓝府男人们平时办公学习会客就在这里完成。客院也在这里左边较远的角落,几个不大的小院。作为蓝府女性,几乎不会踏足外院,因为这是专属于男人们的天地。

公用的大厨房也在这一进较靠后的位置。不过只有宴客的时候才大肆动用,平时只用单独的一个厨房的给外院小斯护院做吃食。后院还有一个稍小的厨房,为后院女眷及丫鬟婆子提供吃食。老太太的怀安堂也有一个小厨房,专门给老太太做她喜欢的各种点心汤品。

第一进与第二进之间隔了个门房,即大名鼎鼎内外院屏障,二门。这二门进去就是内院了。

二进正院紫云轩,正房高大宽敞,只正厅和左边的书房右边暖阁。内宅女眷正式的接待才在这里,平时一般不用。

穿过正房,就是魏氏平时起居的院子,分主屋和左右厢房,主屋魏氏起居用,有卧室、更衣间和客厅。左边厢房有一间用来处理蓝家家务事的大花厅,和一个小书房;右边是她的库房,装了魏氏全部都嫁妆和私人物品,还有几间丫鬟婆子值夜的时候用的小房间。院子里是个大水池,一条木质走廊从上面跨过,池子里也是种了满池莲花,养了锦鲤。

紫云轩左后侧,回廊相连的轻竹院住着蓝轻言。因为蓝大人和魏氏痛女儿,十岁了还没搬到其他独立的院子。

右侧方花园边上有个小院子住着蓝轻言的父亲蓝大人的小妾邹氏。

因为蓝家几乎很少纳妾,占地不小的第二进,基本上没有什么房舍院子。除了紫云轩及与它相连的轻竹院、还有角落邹氏的小院,余下的位置都修建成花园。

和前院不同,这里种植的大多是各类品种不同季节的花卉,四季花开不同、繁花似锦。京城不少闺阁女儿都梦想能入主紫云轩。

第三进主要由三个大院子和两个小院子组成,主要是蓝府小辈的居住地。

现在就住着蓝轻言的大哥二哥,大哥已经成婚。还有一个小院是蓝轻言的大姑姑出嫁前的闺阁紫烟阁,因为蓝家人丁不多,这个院子一直保持着原样,大姑奶奶回来就住这里。另一个小院原本是准备给蓝轻言的,但是魏氏似乎没想让她和自己分开,也就一直空闲了。

内院厨房和蓝府大库房就在这一进靠近左边的地方。

第四进是蓝府占地最大的一进,只修了个大花园、蓝氏祠堂、蓝老夫人居住的怀安堂。

园子里有一个不算山的小山包,上面种植了许多高大的树木,以普通果树居多,一条步道从山脚一直延伸到树荫里一座小小的若隐若现的凉亭里。

小山脚下,是个人工湖,虽不是特别大,却也是能在上面泛舟采莲的。湖边上有个连廊眼神进去的亭子,满池荷花已经盛开,坐在亭子里的人仿佛置身荷花的海洋。

小湖边上林立的假山、蜿蜒的回廊,花草树木交相呼应,郁郁葱葱又不失人文雅致。蓝府花园在京城都能排的上号。

花园左侧离湖不远的位置,有一个幽静的竹楼小院,就是喜静的老太太住的怀安堂。老太爷辞官后,就带着早已不管家的老太太搬出紫云轩住到了这里。他去世前不叫怀安堂,而是叫墨竹居。后来老太爷去世,老太太就改叫怀安堂了。

蓝府祠堂小山包后面,靠近五进的地方。周围种满高大的青松。

第五进面积小很多,是下人的居住地,虽说是下人居住,却也规划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房舍厨房、花草树木一应俱全。与花园之间有一个门,专门的守门人日夜守着。

这几进院落之间,都是由游廊、小道相互连接,一路上都能见到不一样的景色。

整个蓝府占地在京城达官贵人的宅邸中,不是最大,甚至偏小了,景色却算是比较讲究的。似乎蓝府的人都喜欢种植草木,京城靠北,蓝府却能四季都保持绿树成荫、花草繁盛。

蓝府是一路顺延布置的,外面看起来是长长的条状。但是两边高大的围墙里,还隔开了一条能通过一辆马车通过的过道,沿路每隔一段路就有一个小间,平时轮流守夜的人就住在里面。外院管事小厮们回去也是从这条小道回去住处,或者从街上绕道后门进去,并不从内院走。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9:http://b.faloo.com/676754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