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玉树叶间,挂着一枚枚果子,形态各异,质地不同。
或形如袖珍仙剑,质地如玉。
或宛若太极八卦,犹如青铜。
或好像钟鼓炉鼎,非金非铁。
藏在枝叶间的知之果,竟然没有一个重复的。
相传夫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
夫子曾在他栽种的老桧树下讲学,有教无类。
其中最出色的七十二弟子,被后世誉为七十二贤。
结果冥冥之中,老桧树化作灵根后,结出来的灵果数目,正好对应七十二。
似乎象征了每个知之果,代表了一位贤者的智慧。
七十二为贤者,七十二枚知之果。
树下,一位老儒弓着身,拿起笤帚扫地。
同时他也负责看守老桧树。
旁边不少儒生,仰望巨大的灵根,发出感叹。
“老桧树三百年成熟一次,一次共结七十二枚知之果,所以极为珍贵。”
“我若能吃上一枚知之果,一定可以茅塞顿开,修炼难题全部迎刃而解。”
“谁能请我吃知之果,哪怕……只是咬一口,我也愿意做他女朋友!”
“呵,你在想屁吃。”
“夫子学宫三万学子,按照童生、秀才、举人、贡生、进士的等级划分,怎么也轮不到你啊。”
这些儒生们望果兴叹。
他们这辈子可能吃不上一枚知之果了。
三百年的时间,只有七十二枚知之果。
七十二枚知之果,怕是唯独一枝独秀,力压群儒的状元,才能吃到一枚。
就在这时,一道清光从天边疾驰而来,落在老桧树前。
清光收敛,显露出一个儒袍老者的身影。
“小奉圣公!”
儒生们大吃一惊,连忙见礼,躬身大拜。
正在扫地的老儒,行拱手礼。
“我要摘三枚知之果。”
小奉圣公开门见山的说道。
“三枚知之果?”
老儒一惊。
旁边的儒生们,全部呆住。
那可是三枚知之果啊。
小奉圣公说摘就摘了。
要知道,每年统考才会拿出一枚知之果,奖励可能诞生的“状元”。
若是那年统考没出“状元”,知之果便会保留,轮到明年的统考。
即便是小奉圣公,一下子要取三枚知之果,也难免有人微词。
毕竟儒家最擅长什么?
当然是唇枪舌剑!
碍于小奉圣公的身份,没人敢口诛笔伐,估计也会引来不少明嘲暗讽,甚至是强烈不满。
三百年就结七十二枚知之果。
要是以权谋私,一次拿三个,夫子学宫的学生,谁还吃得上?
老儒皱了皱眉头,拄着扫帚,摇头道:“即便是小奉圣公,也不能无缘无故摘取三枚知之果。”
小奉圣公没有强摘,而是解释道:“我事后自会向那位大人解释。”
“相信他知道后,一定会同意我的做法。”
“那位大人……”
老儒目光一闪,只能点了点头,身形让开一条道。
小奉圣公的阳神,一卷儒袍长袖。
摘下三枚知之果,掉头就走。
“三枚知之果啊……”
在场儒生,全部眼馋的要命。
小奉圣公取了一卷竹简,在夫子庙的圣人像上,拓印儒经前四章,然后用牛皮筋把竹简困了起来。
做完这些,小奉圣公再次神游太虚,纵横千里。
长生道观。
小奉圣公再次回来,从天而降。
“前辈,知之果与儒经前四章取来了。”
小奉圣公袖袍一挥。
一个古朴的竹简,还有一个玉匣,陈放在楚玄机的面前。
“好,不错。”
楚玄机满意的点了点头,挥手收走竹简与玉匣。
身在长生道观,他为圣主,无所不能。
这种虚空摄取和存放,自然不在话下。
小奉圣公目光微闪。
他根本没看清楚玄机是如何取走两样东西的。
“至于五千万的话,前辈是要现金还是什么?”小奉圣公恭敬的问道。
“打我卡上吧,34871……8998。”
楚玄机报了自己卡号。
“手机。”
小奉圣公瞥了孔平元一眼,声音冰冷。
他现在恨不得一巴掌抽死自己的玄孙子。
孔平元知道这次自己闯的祸不小,一脸怂样,完全没有了桀骜嚣张的气焰。
他连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