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五年规划

光和五年(公元182年)十一月五日,入冬以来最大的一场暴风雪彻底停息,积雪深达一尺五,如同一条厚厚的白绒毯将幽州东部完全覆盖。

玄菟郡府,除右北平的赵风、杜磊,辽西的魏弘外,其余全体人员均到齐。

右侧武将、左侧文官。堂中两盆炭火将屋内烘烤的暖洋洋如阳春三月。

刘恒端坐道:“外患暂时缓解,内忧大体消除。在辽东诸郡,严冬一到,百姓们都会躲在家中避寒,叫做窝冬,这种习惯已经延续了数百年之久。但是,由今年开始我打算一点点改变它。”

荀彧轻搓双手并不时靠近火盆取暖,“辽东严寒以前只在书上读过,没想到亲身体会方知大汉的辽阔,由北到南虽处同一季节,气候相差竟如此之大,天地造化却非人力所及啊!”

刘恒笑道:“当然了,纬度不同,太阳照射角度不同,自然气候也就不同了。”

众人听到“纬度”二字,齐向刘恒望来。沮授问道:“主公言及的‘纬度’所指为何?”

刘恒当即一愣,知道自己又说多了,只得吐出舌头:“这个……这个……纬度啊!咦?提它干嘛?请诸公来是为商讨今冬之事,怎么跑题跑到纬度上去了?说正经事,正经事。”

身后伍安凑近耳边低声道:“是主公刚刚说出‘纬度’的……”

刘恒装作不知的模样奇道:“是吗?我怎么不知道。”

众人再也抑制不住,纷纷笑出声来。

刘恒见状亦跟随笑道:“也好了,笑一笑十年少!幽默的天分不是人人都有的。”

沮授勉强止住笑声:“主公厉害,刚刚‘纬度’还没说清,又造出‘幽默’二字,下次需要给主公配备一名书记,将所有新奇词汇记录下来汇编成册。”

刘恒赞同道:“此事当然要做,不过,不是恒一人,而是要将世上所有的词汇收集汇编,制成《词典》,供世人查询。

此外,还要将日常书写用的‘字’寻根查据按照一定的顺序编列成册,是为《字典》。”

荀彧大喜道:“《词典》、《字典》此二书完成,必将造福千秋万代。”

听到这番话,笑声立止,代之而来的是众人钦佩仰慕的目光。

刘恒摆手示意:“此二典可由沮公、荀公牵头,先着手准备,待万事俱备后立刻开始。

下面说正事,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恒打算闭关修炼。

即专心思考今后东北三郡的发展,制定第一个五年规划,详细情形暂且容恒卖个关子,完成后定会公布给诸公知晓。在这期间,有几件事需要诸公完成。”

沮授、高顺齐道:“主公请讲!”

刘恒扫视一周说道:“荀郡丞、赵郡丞为主,萧钢、伍安为辅,集中人力利用百姓窝冬在家的机会对三郡人口进行彻底普查,方便今后制定政策,包括世族、富户的家仆在内全部理清。

我需要一份最完整准确的资料。与此同时,伍安要针对三郡官吏进行背景、政绩、品德等方面的调查,摸清官吏情况,与人口数据一同上报。”

三人同时应诺。

刘恒继续道:“高都尉、魏校尉为主,孙鸿、陈虎、秦风、杜磊、杨凌、马成为辅,利用这段周围环境相对安宁的时期加快郡兵的整顿,加强训练。

最好通过剿灭路匪山贼等行动发掘一批中下级军官,继续剔除兵痞、怯战之人,再将作战勇敢机智的士兵组成精锐部队作为三郡军备的中坚力量,其余的作为二级梯队负责日常的治安和城防。”

众武将起身行礼,同声应诺。

最后,刘恒望向沮授道:“沮公担子最重,要坐镇玄菟居中联络调度指挥。对于阻挠、反对人口普查的人要先礼后兵,大不了杀一儆百!

而由郡兵中剔除的兵痞、怯战之徒要移送官府,凡违反大汉律法的皆依法治罪绝不宽恕。”

说到这,刘恒起身走到门口,对着窗外皑皑白雪感慨道:“到了明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自十一月六日起,郡府先后发出数道命令,包括人口普查的相关事宜,郡兵作战的奖惩制度,新征郡兵的条件等等。

三郡百姓在这种莫名其妙的郡府公告中进入光和五年的最后一个月。

顶着北风、踏着及膝积雪,荀彧用了四十多天几乎走遍了玄菟、辽西二郡,相当精准的掌握了二郡的人口分布、年龄组成,同时右北平赵风也完成了普查,人口数据送至荀彧处。

高顺组织三郡郡兵进行第一轮筛选,挑出合格者四千余人。随后借助十余次剿匪行动将合格者中那些兵痞、怯战、临阵脱逃、抗令不遵、欺压百姓和与敌相通者统统剔除移送郡府,无论他们是什么人的亲属、有什么背景。

有了这许多人倾心相助,刘恒感谢上天同时全身心的投入到对未来的设计之中。

对于看过许多史书了解各种政治制度优劣的刘恒,深知社会生产关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9:http://b.faloo.com/631834_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