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发展才是硬道理

    “陛下,我们的大唐一定要发展,不发展就会受人欺负,发展才是硬道理。”

    难得有机会给李世民洗一洗脑,秦协道自然不会错过。

    “发展才是硬道理?此话怎解?”

    李世民选择性的忽略了“不发展就会受人欺负”,因为他今年刚被突厥人欺负了。

    “微臣听说隋末动乱的时候,之所以没有出现大面积的饥荒,是因为各地的义仓存储了大量的粮食。

    我们大唐才建国九年,不少百姓对隋朝的情况还是有比较深刻的记忆。

    虽然隋末动乱,已经让百姓们厌倦了战争,期待着和平。

    但是,当前的大唐,不发展就是倒退,只有发展这个道理硬起来了,我们才能居于主动地位。只有发展,才能显示中原王朝相比突厥人的优越性,坚定百姓们大唐必胜的信念。

    因此,微臣才觉得朝廷应该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不断发展,才能战胜突厥人,才能实现大唐的繁荣富强,才能实现中原王朝的伟大复兴!”

    论起忽悠人的本事,秦协道认第二,绝对没有人配得上第一。

    只是简单地的一句话,秦协道却是口若悬河的衍生出一大段的大道理。

    把李世民说的一愣一愣的。

    哪怕是你再聪明,也没有经历过后世那种信息爆炸的社会,也没有经历过后世高度总结的政治理论。

    秦协道只要随便抛出来一些论断,就能把李世民给镇住。

    很显然,“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一个简单的话题,就把李世民的兴趣给彻底提了上来。

    “这个发展,跟你刚才说的解决流民问题,有什么关系吗?”

    李世民虽然觉得秦协道说的似乎很有道理的样子,但是却是感到似乎有点跑题了。

    “当然有关系!大唐要怎么发展?陛下要怎么励精图治?这可不是简单的喊口号就能实现的。

    要想提高大唐的国力,首先就是要解决百姓们的温饱问题,解决百姓们的就业问题,解决百姓们的生老病死问题。

    像是一个蜂窝煤作坊,就解决了几千个流民的温饱问题和就业问题;一个羊毛作坊,又解决了一千多人的温饱和就业问题。

    如果大唐能够有更多的作坊兴建出来,就能吸引更多的人去到作坊里头当帮工。

    当然,这个前提是大唐的粮食产量能够提高。

    之前林邑使臣来觐见陛下的时候,那个林邑水稻的情况,陛下应该已经很清楚了。

    明年开春的时候,就从关内道开始推广新式的林邑水稻。

    同时可以将林邑水稻的情况在江南道进行推广,把这个信息散播出去。

    苏州、杭州那些地方的商人和勋贵,自然就会想办法去种植这种新式的水稻。”

    秦协道一直都没能签到出一个土豆或者地瓜出来,不知道要具备什么条件,才能有这个机会。

    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是先把林邑水稻给推广开来了。

    结合这贞观犁的推广,大唐的粮食产量,正常来说,明年肯定是可以涨个一两成。

    等到林邑水稻推广开来之后,整体的粮食产量,还能再涨一个两三成。

    这么一来,虽然不能说是解决了百姓们的温饱问题,但是却是已经可以大大的缓解粮食问题。

    “你这个想法是很好的,但是除了蜂窝煤作坊,似乎也没有那么多作坊需要修建啊。”

    李世民现在是属于当局者迷的状态。

    对于农业社会的封建王朝,最喜欢看到的就是所有百姓都安安分分的在自己地里面干活。

    对于各种各样的作坊,根本就没有充分的重视。

    你都不重视作坊,自然也就不清楚作坊的发展空间有多大了。

    “这个其实很简单。微臣在安排人修建城外的作坊的时候,已经让人去试着烧一些新式的建筑材料,一旦成功了,那么朝廷完全可以依靠修路来拉动一批作坊的成立。

    与此同时,衣食住行相关的许多作坊,都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到了大唐,水泥肯定是不可或缺的。

    不管是修路还是建房子,亦或是在边疆修筑堡垒,水泥的优势都是无可比拟的。

    最关键是这玩意的加工难度一点也不高。

    能够制作出精美瓷器的大唐,完全具备大规模生产水泥的能力,只不过之前大家不知道要怎么样生产水泥而已。

    这层纸被秦协道捅破之后,水泥就自然而然的诞生了。

    跟后世相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9:http://www.xszww2.com/107_107898/526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