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贾宝玉水调歌头(求支持)

在贾宝玉写完前两句词后,在他身边围观的所有人都震惊了。

而园林中绝大多数人只是感到了他们那边的不寻常,却是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于是更加的好奇起来。

尤其是贾府的林黛玉、薛宝钗,探春、惜春等人。

更是一脸的关切和担忧。

这时候,贾宝玉的水调歌头的词继续写了下去。

第三句: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第四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这时候,之前还心存侥幸的李纲、曹冠、李频等人尽皆哑火,而像康王爷,伊川先生等人则是双眼顿时一亮。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妙啊!

太妙了!

寥寥两句词,竟让人有一种,身临仙境,置身于月宫之中的美景。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略加想象,仿佛是神话中嫦娥仙子在自己的眼前翩翩起舞一般。

仙姿灵动,再透着上一句词中的‘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这不正是传说中嫦娥所在的广寒宫的意境吗?

而且秒就秒在,贾宝玉把温度都完美体现给了众人!

一首词,能够让人感受出温度的落差。

在意境中,这绝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这时候,贾宝玉的水调歌头的词,上半阙已经被人快速抄出了几份,传了出去。

当这些绢纸传遍了庄园之后,所有人都安静下来了。

全都是一脸的不可思议和瞠目结舌状。

能够参加诗会的众人,大多文辞功底深厚,已然察觉到这首词意境的空灵、大气、悠远。

宋朝的文坛兴盛,各种诗词不免追求繁复,穷尽变化,有的论调里还提倡,若是咏月诗,那便是连一个月字都不出现才为上佳。

然而贾宝玉的这词句一开始便是明月几时有这样的提问,但配合着下一句,却已经自然地将意境展开。

再到得天上宫阙时,那诗词意境便自然、毫不突兀地从淙淙溪流化为了高山流水。

而再接下来的“我欲乘风归去……”几句,便直接将整个上半阙的意境化为长江大河奔流入海一般的大气,同时竟又能空灵如许,不带半点烟火气息。

这时候,像那些皇亲国戚和豪门的夫人小姐们,则是将目光同时聚焦在了中央处的贾宝玉的身上。

此时的贾宝玉,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

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鼻如悬胆,睛若秋波。

周身仙气灵动,气质豪放洒脱。

惊为天人!

这时,贾宝玉一气呵成,继续落笔。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在贾宝玉写完之后,园林之中依旧是静谧无声。

那些抄写词句的学生心中尽皆赞叹,也都加快了速度,恨不得将贾宝玉的词呈现给在场所有的人浏览。

这种不似在人间的大作,决不能够埋没!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此时,在场的众人全都是下意识的在嘴里不断重复着贾宝玉的句词。

安静异常。

好半晌之后,伊川先生才率先叹了口气,“好词啊!”

此时,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伊川先生竟然学着之前贾宝玉的模样,将原本积攒在案头的其他所谓‘才子’写的词句全都丢在了湖中。

“中秋词,自水调歌头一出,余词皆废!”

“贾宝玉啊,贾宝玉,你真是害人不浅!”

“以后这中秋,不用再开诗会矣!”

像伊川先生这种人,研究诗文几十年,甚至一辈子,贾宝玉的这首词,对他的震撼实在是太大了。

这时候,李纲、曹冠、李频等人,面沉如水,如同吃了屎一般一句话也说不出。

而本来就站在贾宝玉一方的康王爷,则是哈哈大笑。

将贾宝玉的这首词拿在手中,反复观摩。

“宝玉啊,这张绢纸若是装裱起来,怕是价值千金了吧?”

贾宝玉此时躬身微笑道:“若是王爷不嫌弃的话,这张绢纸就送给王爷留作纪念吧。”

“哈哈,宝玉啊。”

“若是本王连这样的水调歌头都嫌弃,会不会被天下的文人,名士抨击死?”

见贾宝玉丝毫不倨傲,反而越发的大气、沉稳,并且言语、神态之间还透着同自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9:http://b.faloo.com/p/49488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