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大战国间互相征伐,虽然各大战国心里都清楚,是为了土地、人口、资源什么的,但是面子上起码要说得过去。
这个能说得过去的面子,就是发动战争的借口,或是理由。
古往今来,有这么一句话——师出有名。
师出有名,对外名正言顺,能得到各国支持,史书上好记载;对内也能有个交代,能得到更多的支持。
在程深的记忆里,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以前古代就算是叛乱,都会起一个好听的借口,像是“清君侧”什么的,原因无他,都是想要师出有名罢了。
眼下各大战国,都经历过承朝末年、礼乐崩坏,动则杀伐征战的时代,受够了一言不合就开打的苦头。
此番瓜分秦国,这种牵扯八大战国的大战,起码得有一个能说得过去的理由。即使没有理由,编也要编一个合理的理由出来,起码听上去要合理。
众人想来想去,也想不出一个适合向秦国开战的理由。
齐王说,别急,要理由么,正好,我这就有一个合理的理由。
马上齐王的六十大寿要到了,齐王答应六大战国,在自己六十大寿的时候,给各国一个征伐秦国的合理理由,让大家师出有名。
齐王拍着胸脯保证,绝对不会出问题,这个开战的理由,是专门给秦国设计的陷阱。就算秦国知道了,到了这个时候,秦国已经回天无力,秦国没有足够的时间,只能眼睁睁的掉进这个陷阱里。
大家问齐王这个理由是什么?齐王一说,大家一听,全都拍手称赞,这个理由不说天下大义,那肯定不至于,但至少合情合理,是一个好的开战借口!
战国的使者回国后,都向各自的君主,说起了齐王这个“无法躲开的陷阱”。
各国君主闻言,感叹齐王老奸巨猾,都认可齐王的保证,在他们眼中,除非神仙出手,否则秦国必定掉进陷阱。
……
遥远的另一边,秦国。
秦国都城,已近黄昏。
一家酒馆里,度子正把酒言欢。
这位度子,就是当初在齐国都城外,徽子在亭子中设宴送行的那位好友,鬼谷子的徒弟之一,不知道学的是何种学识的度子。
在度子的对面,坐着一个身材厚实的男人。
这位男人,是秦国的一名大臣,名叫司永,是度子的至交好友,但不是鬼谷子的徒弟。
想当年,度子从齐国离开后,辗转去了楚、魏两国,历时数年,最终失望离开。
从魏国离开后,度子来到了秦国,这是他最后一个来到的战国。
度子来到秦国都城后,找到了好友司永,想让司永牵根线,让他和秦王见面。
见到度子来了,司永大喜过望。
司永知道,自己的这位老友,有着非同一般的学识,是一位大才!
秦国正在广招贤才,只要能对强国有利的人才,秦国都愿意拉拢。
司永就想着,把度子拉拢过来。
不过,让司永觉得有点难办的是,他和徽子一样,都不知道度子学的是什么!
一个人有没有真才实学,从言谈举止中能够看得出来,这点司永很确定,他很确定度子是为大才。
可是度子会什么?司永还真不知道,度子是哪门哪派?掌握何等学识,司永还真说不清。
问度子,度子只会笑着摇头,他想先寻找强国之君,找到了之后,自然会一展胸中才学。
那该怎么向秦王介绍?
一想到这样的画面,司永就一阵头疼——
司永说:大王,我给您找了个大才。
秦王大喜,问:大才所学何种学识?
司永:额……臣不知。
秦王问:不知的话你怎么知道是大才?
司永:……
不知道一个人是学什么的,去引荐给秦王,这不是会让秦王怀疑,自己在糊弄他么!
于是,今晚在这酒馆,司永做东请客,给远道而来的度子接风洗尘。
司永想着,先和这位老友聊聊,找个机会再引荐给秦王。
两位老友把酒笑谈,多年未见,他乡遇故知,人生一大乐事。
酒过三巡,两人说起了各自的近况。
度子说他去了七大战国,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君主,想要来秦国看看秦王如何。听说新秦王励精图治,是一位强国之君,他对此很期待。
司永说,老兄啊,我对你很了解,说实话,凭借你的学识,你要么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