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俊山这种分法,无异于要独霸家产。他不仅不打算将田地分给任何一个兄弟,就是给自己的爹娘,也只留出三亩的口粮田。
宋老爷子和宋老太太要真是靠这三亩地,差不多应该饿不死吧。
然而他这么提出来的时候,却是那么的理直气壮。因为他已经从宋老爷子的态度里感觉到了。宋老爷子虽然表面上不赞同他的话,但实际上却处处在偏向他。
宋老爷子应该也认同了,只有他这一股能够延续宋家的香火。
这就是他最大的拿手,所以,他敢得寸进尺。
宋老爷子抬起眼皮来,淡淡地看了宋俊山一眼。这一眼,竟被宋老太太骂半天还有用。宋俊山的声音立刻就低了下去。
“我和你娘吃的少,三亩地饿不死。就算你当你那两个兄弟都没了,还有老三。你让他喝西北风?”
“老三伺候你们二老,还能饿着?”宋俊山无耻地笑了笑。
宋老爷子没理宋俊山,他的脸上也没有什么表情,似乎是情绪极为稳定。 “得给老三留几亩地。我们将来还能指望你吗?”
“你们不指望我,指望谁?”宋俊山却笑着说。
宋老爷子就沉默了。宋老太太也竟不再骂。
宋俊山得意地挺直了腰板。
可能宋老太太和宋老爷子活着的时候,是要宋秀山来奉养。但是老两口死后,却要靠着有儿子的宋俊山来发送。将来,也得靠宋俊山这一股给他们扫墓,上坟烧纸。没有儿子的宋秀山,将来自己的坟头还没人打扫的。
和大多数的庄稼人一样, 宋老爷子和宋老太太对于自己活着的日子,还是比较有信心的,或者说,他们活着的时候可以忍受很多。但是他们却不能忍受死后无人祭扫,连这么想想,都不能忍受。
可以这么说,宋俊山不养两个老人,但是如果他大发送了两个老人,以后还逢年过节给两个老人上坟,那他就能被人们称作孝子。
宋老爷子想了一会,还是为宋秀山争取了几亩地:“给老三五亩麦子地。”
“不行,麦子地不能给他。”宋俊山却说,但是他也做出了让步,因为他想尽快定了分家的文书,不想继续在这件事上耽搁。“杂粮地能给他五亩,不能更多。”
就这样,宋老爷子得了三亩麦子地,宋秀山得了五亩杂粮田。
至于家中的其他浮财,宋俊山本来还想从宋老爷子和宋老太太身上刮下来一些,却被宋老太太一顿大骂。宋存礼和刘三娘也坚决反对,他才放弃了。
分家的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宋俊山怕夜长梦多,当即就出门请了里正武兴展到家,写了分家的文书。
武兴展写文书的时候,还特意加了一句,那就是宋老爷子和宋老太太死后,他们那三亩麦子地,也要归宋俊山所有。
“这也就是咱庄户人家。那些大户人家, 只有长子才能分到家产,这也是人家长盛不衰的缘故。咱们庄户人家本来产业就少,这么东分一份,西分一份的,更薄了。”
武兴展这话,分明是偏向宋俊山的。
在要收笔的时候, 武兴展顿了顿:“四哥和五弟怎么没有田产,是不是忘了什么?”
宋俊山就有些不解地看着武兴展。在他看来,武兴展应该是向着他的,这句话却好像是为宋逸山和宋德山争田产!
武兴展却趁人不注意,在宋俊山的耳边低低的声音解释:“那两股一分地都没有,这文书拿出去不好看。你们家不是还有一百多亩的荒地……”
这是给宋俊山提醒。
宋俊山立刻会意:“我那两个兄弟虽然犯了王法,可他们还是我的兄弟。家产不能薄了他们的。家里还有一百多亩田地,就给了他们吧。”
“二哥果然高义。”武兴展就赞了一句。
宋老爷子看看武兴展,又看看宋俊山,只叹气,也并没有说任何反驳的话。
武兴展就提了笔,将一百多亩盐碱地均分给了宋逸山和宋德山。
“这就十分公平了。”最后,武兴展还说,然后跟宋俊山相视一笑。
宋俊山十分得意。
宋老爷子、宋俊山和宋秀山都在文书上画押,武兴展作为证人也按了手印。
宋逸山和宋德山不在,当然不能画押。宋俊山为了保险,还问了武兴展,这样的分家文书官府承认不承认。
这是怕万一宋逸山、宋德山出来,会不承认这分家文书,跟他重新争夺家产。
“有老爷子老太太的画押,这文书就是送到御前,那万岁爷也是要认可的。”武兴展就说。
“这我就放心了。”宋俊山就说。
“要不然,再找个见证?”武兴展想了想,又提议。
“好。”
“我刚才看着,存义两口子好像都在家。”武兴展就说。
宋俊山就要去找宋存义。
“回来。”宋老爷子却喊住了他。“不用再叫见证。这分家我做主,他们回来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