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远处还有正在耕种的农人,倒一时也没发现凭空出现的孙浩。孙浩站起来拍了拍自己屁股上的土,才借着日光好好打量了下自己的身体。“我擦?”发现自己大概8、9岁的孙浩不禁发出了艺术的感叹。又试了试伴生灵,还好还好,空间里的东西都还在,化灵和咒升也都可以用,嗯,针不戳。不错个蛋啊!孙浩明显发现这是个古代社会,老子魂穿还穿回古代了?也不知道是哪朝哪代,那广成子是不是就是玉虚十二仙之首?干嘛不把我送回去?
整理了一下思绪的孙浩终于无奈的接受了已经身处古代的事实。
按麦儿的记忆,他是三四岁刚会说话的时候就被广成子的鹤从家里带到神仙洞了,这件事家里人都知道,还是他爹亲手把他放在鹤背上的,几乎是每个穿越小说约定俗称的,这麦儿也信孙名浩,广成子收他为坐下门徒,习有三清决以及玉清心法。
孙浩愣了愣,和神棍不同,他是见识过广成子的手段的,现在,他心里那座坚定的唯物主义大山,已经差不多崩成小山丘了。修仙什么的,在这里大概是真的。
孙浩也不想多想了,他便寻着田垄走到那边干活的汉子面前拱了拱手,那汉子也发现了他,见他穿着华丽,头束唐巾,便也拱手问道“小道长何事来此?”汉子说的话发音很绵密,浊音和语调让孙浩一下子没反应过来,但也只是恍了下神,便反应过来。道“我应家师吩咐下山归家,不知此处去青城山有多少路程?”那汉子听罢便笑道“小道长说笑了,农舍人未出远门,只知我崆峒山地在陇右道,此去剑南道不知几多路途。”孙浩闻言愣住了,陇右道?剑南道?我不会穿回唐朝了吧???
于是问道“敢问壮士当今年号作何?”
那汉子也愣住了“小道长莫拿田家寻开心了,今乃贞观元年。”
孙浩先是一惊,随即笑了笑,“壮士莫怪,小子自幼在山学道,不知世事,见笑了。”
“原是如此,小道长可是要入世归家?”那汉子问。
“然也。”孙浩想着,下了山也只能回去寻父母了,虽然眼下这里没有那么严格的身份管理,但是碍于地广人稀,考虑到治安问题,最好还是和家人抱团取暖,在小道童的记忆里,孙姓在青城山脚下的小镇子里还属于一个大姓,但离家这么久,也不知道自己拿便宜爹娘现在怎么样了。并且刚才用了这个玉如意后,孙浩心里总觉得自己心里好像惦记着一个人,那人右胳膊上应该有沱实心黑的印子。
“小道长可会行云之法?此去剑南道路途艰远,只凭人力不知何年可达。”那汉子见状又问。
“这,我学道尚浅,行云之法倒是不会。”孙浩确实也没办法飞,他记忆里的道法也就是些心法和口诀,掐指燃火,布云行雨这类的倒是有点印象,但没有所谓的“真气”支持,大概也是做不出来的。说到底现在他就是个带了金手指的普通人而已。不对,应该是普通小孩而已。
“小道长若是无甚打算,不若待田家料理完田事,田家引你去村内找村正再从长计议。”
“善。”孙浩这便应下了。看那汉子又往田间走去,他便也坐下来打坐,试试记忆里的心法到底有什么用,然而他这一试,发现这心法能对伴生灵有滋养作用,他现在觉得了那老道人可能真的是广成子也说不定。于是循着玉清心法练着练着就入定了。
大概过了两三个时辰,天色有些擦黑,那汉子才扛着锄头往孙浩打坐的地方走去,见着孙浩双目闭着正襟危坐,望之俨然。心里对孙浩有了几分尊敬。他望了望天,又看孙浩入定正深,就背起孙浩向村子走去。
这汉子走到村子口,便遇见了同是干完活回家的村人,一行人有说有笑,这时见着这汉子背了个面相生穿的好的小娃娃,便问“王二,你这是哪里捡将来的小娃娃啊?”
这汉子姓王名开,在家排行老二,外人便唤作王二郎,村人间便称王二。
贞观初年,陇右道这边也是战乱不断,虽然唐太宗李世民有意与民生息,但这边陲之地到头来还是不抵中原模样,崆峒山脚毗邻着张掖,这陇右道国力强盛便展开臂膀,国力衰微便合上,所以即便胡人的商队来来往往,此处的民生便也未得好转。
王开祖上便是屯田的汉兵,战时戍边,宁时农田。他家里一家老小现在也是青黄不接,老父亲现在年老,上面一个哥哥,下面两个弟妹。大哥是地缺,也就是智力不行,三十多岁的人也就大概五六岁的智力,弟弟七岁,妹妹九岁,老母亲前几年没了。现在家里主要劳力也就他一个人。家里三十几亩田,能种的也就二十亩左右。相对于村里其他人,王开家确实条件比较差,所以王开眼看着十九岁马上过了,也没个上门说亲的媒人。今天他留下孙浩,主要是因为这小娃有几分神仙样,便是想着侍奉好了,即便不是神仙,就是个富贵人家的娃,也说不定有福报不是。撇开这个不谈,也因为这年头地广人稀,王开见到陌生人也是开心,拉回家坐坐,即便最近几年收成不行,但几口饭还是招待得起的。若是将小神仙招待好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