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城,八街九陌,人声鼎沸,甚是繁华。
在这里能看见到许多顶尖人才,也能听到许多传奇公案。
这一日,坊间传闻:
威震燕云十六州的少年剑客突然销声匿迹。
那高耸入云的燕山太云顶,再无一抱剑少年在上枯坐。
那盛开桃花如粉潮的双泉江边,再无一抱剑少年双目流盼,欣赏这满眼落英。
没有人知道,那被称为古今唯一的大宋少年剑客去了哪里。
或许踏入了红尘,追逐享乐。
或许高处不胜寒,厌倦而归隐。
没有人知道。
...
开封城,东十字御街。
此街东西向,两边商户众多,御廊悠长,可谓是“屋宇高森,接栋连檐,寸尺无空”。
河鲜做的极地道的登鹤楼,全开封最好的南施胭粉铺,壮丁极多的红坊米铺,从蒲甘来的耍蛇人...
这一切,是那么的热闹。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赵信然手抱长剑,头戴遮阳斗笠走在这摩肩接踵,热闹非凡的市街上。
他此去的目的地,是一个不为常人所知的地方——秘阁。
在前往那里的路上,望着来来往往的热闹人群,赵信然心中感慨翻涌。
几年前,自己离开这繁华的开封城,去往四处游历,还是以皇嗣第六子的身份。
虽说当时离开时,没有遮天蔽日的旌旗,连延不绝的御车,以及头前开路的殿前侍卫司,但也有众多骑着进贡御马,将自己护在中间的禁军高手。
一行人浩浩荡荡,绝尘十里,威风八面。
但是现在,自己徒步走在开封长街,前往那需要隐藏自己皇子身份的秘阁。
想到这里,这的是让赵信然唏嘘不已。
不过,赵信然心里虽然充满了唏嘘,但对于隐藏身份加入秘阁这件事还是持赞同态度。
现在的朝廷,机构繁多,人员冗余,各方势力互相倾轧,再加上辽和夏密探的渗透,这就造成四处皆有耳目,行事稍有不慎就容易铸成大错。
而如果公开赵信然皇子的身份,各方势力必然会采取行动,那么在想要暗中行事就难上加难了,所以赵信然对于隐蔽身份并不抵触。
只不过让他失望的是,党政权斗,如果是在文官之群,也倒罢了,但现在这种风气竟然蔓延到了本该独立的禁军!
作为国家的拳头,如此行事真是令人丧痛!
“此番前往秘阁,势必要有一番作为。”
赵信然抱着长剑,步伐坚定地向前走去。
....
开封城,一处百转千回,曲折幽深的庭院内。
六名意气风发的少年,正聚集在飞檐兽脊的大殿,等待着秘阁首脑——掌院陆观年,来给他们训话。
这里是大宋训练暗探,收集情报的禁地——秘阁。
这六名少年四男两女,分别是:元仲辛、王宽、、韦衙内、薛映,赵简,裴景。
他们都是掌院陆观年,通过层层考验,选拔出来的优秀青年。
此番让他们加入秘阁,就是希望将他们训练成出色的密探,在暗处维护大宋的安宁。
...
“你们听说了么?”韦衙内嚼着苹果,含糊地对着大家说道:“那个号称咱们大宋第一剑客的少年,归隐了!”
韦衙内,18岁,殿前太尉韦卓然之子,脾气古怪,飞扬跋扈,但同时也是一个可以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人,大家平时见他都称衙内,真名反倒没人记得了。
“真的假的?”元仲辛惊讶问道。
元仲辛,元家庶子,原为太学的下等外舍生,哥哥是大宋边军战神元伯鳍。
“真的!据说他在打败瀛洲的千星剑卓阳后,就消失不见了!”韦衙内吞了苹果说道。
“千星剑,卓阳?”一向不善言辞的薛映也惊讶开口道。
薛映,17岁,军户出身子弟,沉默寡言,自卑敏感,脾气暴烈。
“这个千星剑,卓阳,是谁啊?”裴景在一旁俏皮歪头道。
裴景,16岁少女,呆萌可爱,执着,能歌善舞,懂医术。
“卓阳,绰号千星剑。卸甲前是禁军侍卫马军司都指挥使。据说他使一把特制长剑,剑招诡谲莫测,千变万化,舞起来寒光闪闪,如夜晚繁星,故送绰号千星剑。当年蔚州松云岭一战,一以当百,杀得辽人弃甲奔逃。更是用一招“千星奔月”,刺瞎当时大辽主将萧凛澶,并以剑挑眼,就着烧酒,将萧凛澶的眼睛嚼碎咽下。”正在看出书的王宽也放下书,加入话题。
王宽,18岁,被称作麒麟子的儒雅少年,心思缜密、记忆力超强,有极强的原则性。
“听听,听听!你们想想,能打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