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大明妇女的必需品


            
        
    从李贞家回来的第二天,朱标就陪着老朱批改奏疏,父子两人遇到问题,抬起头商讨几句,接着又各自干各自的事。


    临近晌午,朱标拿起茶杯发现茶杯空着,喊了半天才跑过来两个宫女,小太监他是一个都没看到。


    老朱抬头看了眼朱标,指着出去的两个宫女说道:“她们两个还是你母后寝宫过来的。那群家伙被咱指使出去了。”


    “父皇,他们去哪里了?”朱标放下手里批改好的奏疏,不解的看着老朱:“有事情?”


    是什么事情,父皇把于一他们都给派出去了,难道遇到了大事?


    老朱点点头,停下手里的朱笔说道:“那城外英烈的妇孺没人帮忙翻荒地,咱打发他们去了,顺便让人支了百石粮食给她们送去。”


    粮食目前不缺,都是收复北元时收获的,包括那些个富得流油的北元王爷贵族。


    之前国库把耗子都饿跑了,这下也在慢慢的充盈,加上江南各地的粮食和布匹,赋税,也算是让老朱的焦虑缓解了些。


    “小子,你手里那些农官能想出什么办法或者好使省力的农具,妇孺老人都能用的那种。”


    朱标无奈的看了老朱一眼,说道:“木匠师按图纸做出来的,在宫里那菜园子使了使,不是很省力。”


    老朱瞪了他一眼,起身走到他的旁边:“别改奏疏了,去科技院看看,改进下,到时拿去地里试试。”


    朱标只好放下手里的奏疏,起身笑着离开。


    他这一大堆事,矿场盐场那些事还没个着落,那群草原来的女子安排纺织也需要他制定,现在又要去搞农具。


    不过自己老爹安排了,那就派人去干着。


    回到东宫,朱标让何青带了两个木匠师,在之前那个农具上继续改进鼓捣。


    直到夜色撩人,朱标还是趴在那里改图纸,这个着实有些太难为他了。


    毕竟要先熟悉历史上的农具情况,才能加以改进创新。


    玉儿带着膳食进来几次,看到自家殿下在忙,又悄悄退出去,最后还是锦儿这急性子,跑去跪在朱标面前。


    把朱标吓了一跳,后面才知道她跪下是为了求他吃饭。


    看到锦儿,朱标笑了,正好来了个帮手:“锦儿,过来。”


    “太子爷。”锦儿以为朱标是要用膳了。


    谁知道下一刻,朱标扔过来一沓何青他们整理的东西,对锦儿命令道:“念!”


    看着图和密密麻麻的字,锦儿嘟着嘴读起来,都是一些有关农耕的各类农具。


    “老牛耒……耜,铲,锛,曲…辕犁,筒车……翻土开沟渠,松土。”


    这个朱标看到过,耒通高为六尺六寸,合今一米四左右。


    水田星形耙,齿耙,弹丸耙,掘土锸,水田用的耖田耙,柳条编织的无齿耙。


    “锦儿,给孤把圆盘耙这个念一遍,没听清。”


    “是,爷儿。”锦儿甜甜笑道。


    随后清脆悦耳的声音在朱标耳旁响起。


    “圆盘耙,把地表的肥料、农药等同表层土壤混和,普遍用于作物收获后……”锦儿念到这里,突然停下问朱标道:“爷,这里肥料是您之前提起过的吗,太子爷可真厉害。”


    朱标摇头,笑道:“这个是前朝的王祯最先提出的。”


    “王祯,锦儿知道他。”


    元人以游牧为生,对农业生产没兴趣。


    入主中原后受到汉人影响,才开始重视农业生产。虽然百姓温饱有余,农耕技术却进步巨大。


    元朝农民日子不好过,赋税战争,天灾和落后的耕作,收成不是很好,能填饱肚子就求之不得。


    “可这和王祯有什么关系?”锦儿有些奇怪。


    “正是因为百姓只会墨守成规,照葫芦画瓢,王祯身为县官,又爱民如子,他开始研究农耕的事。


    百姓只知粪便可用,而王祯就用死掉的野草埋在土里沤制,效果很不错,百姓纷纷效仿,王祯称它为肥料。”


    王祯发明的高转筒车、水转翻车、水转高车等水利灌溉工具,水转以水力为动力。

手机支付宝搜索P2zPYPB74GJ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淘宝双11超级红包,复制淘口令$bkb13lYsLPg$,打开手机淘宝即可领取。
若淘口令失效,请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京东双11超级红包,复制京口令¥UANeFApAs8a1nuds¥,打开手机京东即可领取。
若京口令失效,请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9:https://www.xsbiquge.com/103_103657/500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