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偏心奶奶

太阳西下,爹娘还未归来,大姐已经在烧锅下菜了,屋里只有她,还有熟睡的小弟。对于陆家,陆子雨已经了解个大概,奶奶跟二伯一家吃住,大伯一家自个吃住,自己一家,分灶分锅不分家,大姐说大伯母早就闹分家了,是奶奶不同意。爷爷在世时,一大家人子都在一起儿吃,自从爷爷过世,大伯母又开始有意见,闹了几次,奶奶也没松口。奶奶说爷爷孝期未过不得分家,闹得凶了,奶奶还一闹二吵三上吊。大伯担心奶奶出事,跟奶奶万千个保证不分家,又怕族里的长辈兄弟有话说。

爷爷这一辈,有六个兄弟,各自成家立业之后,祖父过世才分家单过。而爷爷有四个儿子,有一个大儿子过继给了大爷爷家,大爷爷的儿子小时候生病早逝,大奶奶又一直无所出。奶奶生育了几个子女,还有两个女儿,大女儿远嫁,小女儿嫁不远,半天路程就到了。爷爷可怜大哥无子嗣养老送终,将自个的大儿子给过继了。奶奶哭闹过不同意,大爷爷承诺每年给奶奶养老银子,奶奶才没有再闹,反正觉得大儿子跟她不亲,孩子太多,顾得小的,顾不了大的,反而是那头经常叫大儿子去吃饭,有时还不归家。奶奶就琢磨着养儿子就多花银子,那头也是亲兄弟,儿子长大了,也还是她儿子,能多得一份银子,一大家子开销,省吃俭用下来,全贴给二伯念私塾,想着就喜滋滋的,也没有再闹过。

之后家里头的二子就成大伯陆叶恒了,大伯没上过私塾。奶奶说大伯是长子,需要下地干活,以后给娶门媳妇,好好在家种地。老实巴交的大伯,奶奶说啥就是啥,也不去反驳。二伯陆叶深会讨好爷爷和奶奶,去念私塾经常被夫子夸,更得爷爷和奶奶的心。二伯念了几年私塾,考了两次终于考上童生。奶奶更加偏心了,为了供二伯,家里头日子越发不好过。轮到爹去念,爹陆叶忠脑袋笨不会转弯,被夫子训了几次,就不再去念了。

别人都说大伯命好,娶了县里的美娇娘,说是大伯母看上了大伯,大伯到县里打临工,被大伯母瞧见,找了人问就认定大伯了。奶奶当时不同意,认为县里的姑娘不会种地,死活不准大伯再出去,怕两个人私下里见面。奶奶再怎么防,也有看不住的时候,两人本来就有好感,越不让见面,私下里还是偷偷的见面。没过多久,大伯母就有肚子了。大伯没敢告诉奶奶,告诉了爷爷。

爷爷担心那姑娘肚子大了,怕村里说闲话丢人,回头就跟奶奶说了。奶奶即对大伯又是打又是骂又是罚跪,最后无法,只能同意了让两人成亲。大伯母也是个厉害的主,有主意又会做人,居然先上车后补票,待嫁过来之后,每年给奶奶买一副首饰,逢年过节买年礼都是把银子先给奶奶,一来二去。奶奶心里的隔阂就解了,也不再搞幺蛾子。大伯母的娘家在县里有铺子开着,村里人知晓,都夸奶奶找了个好媳妇,奶奶越发觉得脸上有光。一年之后大伯母生了个儿子又是长孙,喜得爷爷经常抱着出去晃悠。而二伯考了童生之后,媒婆经常临门,要给二伯相看,爷爷和奶奶为了让二伯好好念书考秀才,告知媒婆二伯没有考上秀才,不准成亲。

她爹是幺子,本来爷爷对爹念书挺有希望的,可惜爹不好念书,又没有二伯聪明会讨好人,奶奶更加不喜爹,经常骂爹没出息。地里的活一般是爷爷和大伯,还有爹去干,忙不过来奶奶就会搭把手,大伯母没干过农活,大伯又心疼大伯母,只让大伯母在家里洗衣做饭带儿子。而大伯母给家里头买了头小牛仔,爷爷和奶奶更加没话说。后来二伯考了秀才。奶奶给二伯相看,认为小户女配不上二伯,看来看去,看上县里一户家境不错的姑娘,家里头有田产,还有店铺。二伯成亲之后,靠着岳父家关系,在县里找了一家私塾教书。之后二伯直接住县里不回了,直到二伯母怀上肚子,才要回来养胎。

陆子雨想到此,听得大姐在喊爹娘,也不知道大概几时了,爹娘下地才回来。大姐把饭菜端进来给陆子雨。陆子雨不想在屋里吃,想跟家人一起吃。大姐便喊了爹把陆子雨抱去厨房,又去接小妹回来。

自家的厨房还真简陋,木头屋,顶盖稻草杆,一个灶头,一张吃饭桌,放碗筷盘子的木头柜子,水缸还是跟大伯母共用的。不一会,一家人到齐,才开始吃晚饭。娘抱着小弟喂饭。陆子雨看见了,与她娘说道:“娘,以后让小弟自个吃饭,可以锻炼小弟独立,这么大了,不需要让人喂了”。小妹也笑话弟弟,对着弟弟羞羞脸。陆甘氏觉得女儿说的有道理,就拿了木勺子给儿子,让他自个挖着饭吃。大姐见小弟拿不稳勺子,搞得到处是饭粒,心疼得直说小弟浪费粮食,又一边耐心的教小弟怎么握着勺子吃饭。小弟觉得好玩儿,高兴得嘴里含糊不清也要说着:“姐吃,娘吃,爹吃”。逗得一家子笑开了。爹更稀罕小弟了,直夸小弟聪明。

饭后大姐打水进屋,给陆子雨和小妹洗漱。三姐妹同用一个盆洗脸,之后又洗脚。陆子雨不太习惯,心里暗暗记着,等挣了银子,立马先去买盆。晚间之时,三姐妹睡一个床,爹娘小弟睡一个床。

须臾,屋里静悄悄,没人说话,一家人大概都累了。渐渐地入夜,呼吸起伏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9:http://b.faloo.com/646324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