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号,画展结束的后一天办理完酒店手续,安诚踏上了回家的归途。
家那边没有机场,所以回去的旅途依然选择的动车。
上了车在靠窗的位置坐下,先是给柳訫报了个平安后从背包中取出一本笔记。
在沪市待了小半个月,来时带的那本《休谟的哲学人生》以及后头添购的几本管理学书籍,面上的知识安诚已经理解透彻,光看已经不能再得到什么理解。
现在看的这本笔记,则是柳訫记录的股市以及从业几年的个人经验总结。
字迹秀气,一撇一捺清晰明了,不会出现看不懂字的情况。
而笔记和专业书籍最大的不同就是在于随心,想到那写来,不像专业书籍那样具有教学意义。
乍一看觉得毫无章法逻辑混乱,若非安诚本身也是经济系的学生,光是几个专业名词都能直接劝退,但饶是如此读起来也感到有些吃力。
细分来说阅读可以分类三类,一是兴趣阅读,二是利害阅读,三则是功利类阅读。
此前安诚属于第一类的兴趣阅读,半个多月来的阅读习惯养成,看书已经成为了自己每天生活的一部分。
眼下看陈霜的笔记,算是属于第二类的利害阅读,读的吃力有坏处也有好处。
读的慢,阅读效率下降就是坏处。
好处就是在这方面还有着很大的进步空间,才会造成眼下阅读吃力的情况。
一晃三小时过去,一本笔记本已经看完了一半,这个速度在考虑到完全理解的情况下已经算是十分高效。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笔记里细节都被安诚自动忽略,着重看的是大局方向的心得解析。
身为老板就安诚对自己的位置认知很清楚,他需要做的是给一个方向,细节方面是员工费心的事情。
活动活动筋骨,安诚打量了一眼车厢内的情况。
这趟列车的商务座车厢一共有24个位置,但是眼下车厢内只有十余位乘客连一半的位置都没坐满。
这还是因为六个小时旅途偏长的原因,换做其余短途列车很可能都没有商务座这个选项。
后排没有乘客,安诚调整了背椅角度换了个舒服的姿势。
列车进站,一栋栋熟悉的建筑进入视线,安诚的脸上露出了轻松的神情。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魔都再繁华都没有自己家都来得亲切。
胡建省岩城。
一个三线接近二线的环山城市,不过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
在安诚看来某些方面甚至要比一般的二线城市还要好上许多,最主要的还是熟悉。
拎着驴牌旅行包,安诚在车站门口拦了一辆出租车。
一口价25,比正常价格起码高了五六块,所有城市车站门口的出租车都是一般黑。
下午3.40到家,四室二厅,和之前想的一样屋里头一个人都没有。
安爸在国企上班当一个小主管,考虑到下班时段交通堵塞回家起码得六点过后。
至于自家老妈早年从国企离职以个体商起家,安诚小时候卖的是儿童服装。等他长大了不穿童装后后老妈就转行了开始经营着一家小型美容院。
对此安诚一直都有些怨念,总觉得当初老妈开儿童服装的很大原因就是卖不出去还能给自己穿。
女人美容从来不分季节,所以一年到头院里头都忙碌的不行。
按道理安妈坐到老板的位置不该如此,但老一辈的人真让她闲下来还真不习惯。
一个小领导,一个小老板,老两口的年收入也有几十个。
这也是安诚一直没给家里拿钱的原因,小钱不需要,拿大钱估计还得被爸妈联合审问一遍。
趁着家里没人,先将包里头的东西分类别整理好。
笔记本这样的大物件都还在钱塘的四季,行礼也不过是几件换洗衣服以及带回来的礼物。
想了想,安诚把手上的鹦鹉摘下放进了表盒里头。
主要是发展的时间太短,等下次回来的时候自己的公司成立,有产业解释起来就方便许多。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