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可听说过内圣外王之道?”李易浅笑。
“儒家?”李世民挑眉。
“儒家虽然酸腐,但是其根本思想确实是很好的,比如君子六艺再比如齐家治国平天下,可惜后人自己读成了手不能提肩不能挑的腐儒,把路走歪了这可要气死儒家先师了。
就比如说内圣外王就是好东西,可以为社稷用。”李易摇了摇头。
“仔细讲来。”
“内圣不用我一个乳口小儿来说,陛下有满朝文武官员辅佐,且陛下英明神武,自然可以做一个千古圣君。”李易不轻不重地拍了个马匹接着说。
果然李世民脸上露出了享受的表情,白了李易一眼一副算你有眼光的样子。
“至于外王嘛!小子有几分拙见,小子以为外王的实现无非依靠两种手段,一种是行霸道,武力夺取权利和领土,一种是行王道,讲求以德服人,希望靠着感化让敌人俯首称臣。
小子以为王道应该是挂在嘴边的政治正确,霸道才是开疆扩土的真正策略,王道太过理想化若是靠王道守边尚且不足,开疆扩土更是奢望,臣敢说行王道之国必然会灭亡。”
“你是说披着王道的皮,行着霸道的实?”李世民被李易惊世骇俗的言论震惊了。
“打个比方,小孩子不听话了你光是说教是不管用的,养不教的话将来肯定作奸犯科,有时候打屁股比讲道理有用的多,古人云棍棒之下出孝子其缘由大致如此。
小孩子若是不听话先跟他讲道理,这叫先礼后兵,道理讲不通打一顿,然后在讲道理大都可以讲得通了。”李易笑着说。
李世民走了,走的时候好像三观受到了莫大的冲击,甚至在院门口差一点绊了一跤。
李世民不得不承认李易讲的实在是有些道理,尽管李世民总有种感觉这些道理是歪的,可是歪道理也是道理,有时候比伟光正的所谓大道理实用多了。
傍晚的时候李易得到下人禀报,李世民带走了自己的五千士兵。
李易一瞬间头皮发麻,按道理说天下的士兵都是他李世民的不假,可这五千士兵是自己从系统里召唤出来的,他们只会忠于自己,李世民见到他们战力强悍一声不吭的就把他们带走了,难道不应该提前知会自己一声吗?
长安距离泾阳八十余里,李世民远道而来果然来者不善,自己已经把泾阳城交还给他了,他还要亲自前来解除自己的兵权?
李易脸色一下子阴沉了起来,什么君臣相知、心心相印都是表面上的,果然大唐君臣还是容不得一支不受朝堂控制的私人军队。
泾阳城外李世民骑在战马上,旁边跟着的是翼国公秦琼靖,李易的这五千人马之所以这样轻易地被带走,操演他们多时的秦琼功不可没,这些士兵们已经习惯听从秦琼的号令了。
李世民早在当年让秦琼来泾阳时就已经把棋下好了,可怜李易被李世民玩弄于股掌之上而不自知。
神色复杂地摇了摇头李世民心有愧疚地对秦琼说:“李易这小子会不会从此后对朕心生怨恨?”
秦琼乃是直性子的人,闻言翻了个白眼瓮声说:“换了臣,臣可咽不下这口气非得找陛下问个明白不可,陛下您也是的,李易这小子就这点人马您堂堂九五之尊至于惦记吗?”
“这可不是一支普通的人马,你知道吗?他们可以以一当十,李君羡率领三万大军踞城而守尚且不是吐蕃的对手,可他们数千人马横在大道上就让吐蕃的精兵悍将们纷纷变成了土鸡瓦狗。”李世民面色沉重的说。
“陛下,不要怪我说话不好听,这些士兵都是臣一手调教出来的,臣看着他们一点点从流民变成精锐的,但是我从他们身上明显可以感觉到,在臣接手前李易肯定也是在他们身上下过大功夫的。
他们的底子很厚,配合默契的吓人,而且悍不畏死,只要李易一声令下这些士兵可以眼睛都不眨地跨进刀山火海。
人才难得,陛下且莫要因小失大,五千兵?呵呵!臣敢说五万兵都换不来一个李易。”秦琼老实不客气的说。
“我又何尝不知,只是…!哎,这小子身世有些特殊,他若是知道了的话不知道会不会…,我也是没有办法。”李世民吞吞吐吐好像有难言之隐无法诉说。
秦琼急眼了:“陛下!我的二哥呀!若是咱们跟李易有仇怨当设法化解才好,冤家宜解人才难得,当年您连魏征、薛万彻、冯立这些前太子旧臣都能劝降和包容,为何独独容不下一个小小的李易呢?”
李世民有些动摇了起来,一万禁卫军牢牢地围在五千手无寸铁的泾阳士兵周围,这些泾阳城被带出来的士兵们没有丝毫慌乱,只是静静地矗立在那里。
‘叮铃’
“发现宿主军队远离了宿主,是否自动召回。”
李易站在院子里左右踱步:“系统!李世民肯定是带着军队做了万全准备,一旦召回必然会发生冲突。”
“要造反吗?宿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