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第一章已向季春

进行了两个月的围猎结束了。

九月初十末时,李治带着跟随自己出猎的侍卫们,满载而归地

回到阔别两个月的大明宫。前脚刚跨进宣政殿的门槛,还未站稳脚跟,那个伺候了他好几十年的宦官陈伦,闻声疾步跨到他面前,似是发生了大事般,急迫的说道:“哎呀,陛下您可算回来了!”

李治挑眉,一面问他“怎么?宫里出事了?”一面在婢女们的伺候下,解开了软甲的带子,将沉重的猎装铠甲脱下。陈伦蹙着两道吊梢眉道:“陛下,您去元青山的这些日子,也不知是谁,竟弄来这么些稀奇古怪的,像是书籍般的东西放在这里。臣都将宫里的内侍,婢女阿监问了个遍,竟没有一个人承认。您看…”

闻言,李治剑眉微微扬起,饶有兴致地“哦?”了声儿,双眸下意识地往御榻方向瞟了一瞬,果然看到一堆书籍摆放在案几上,

这时,他已然换上了一身家常的,海蓝色佛圣莲团花窄袖的圆领袍,头上的铜冠,也换成了轻便的黑色垂脚幞头。婢女们搬来一人高的雕花龙凤呈祥黄铜试衣镜。昏黄却又泛着光亮的镜面内,倒映出了李治丰神俊朗的英气面容和奇伟,壮硕高大犹如松柏般的身姿。

自从二十多年前,由娲皇氏一路带到异界来时,他便已然比去世时年轻了将近二十五岁,一切晚年纠缠他的病魔,也不翼而飞。二十多年来,他一直都是三十刚出头的样子,将来,也不会增长岁数。

这样很好,正巧圆了他生前,一直追求的长生不老的梦想!

李治看着镜中自己的装束,颇为满意地颔首“嗯”了声儿,转脸再去看案几上堆放着的不明来历的书籍,犹如小丘般。与大唐初期的轴书竹简完全不同,像是后世才有的线装书卷。这倒是个稀奇物件!

李治挥了挥手,淡淡地说了两个字:“去吧”婢女们应诺而退,又对伺候在侧的陈伦道:“这些书看完也得十天半个月,朕看书的这段时日,一日三餐,都让尚膳局的人端到宣政殿来吧!”

陈伦恭顺地弯了下腰道:“臣遵旨”遂也跟着内臣们退了出去。耳畔传来李治补充的吩咐“出去将门关上,没有口谕就别进来了!”

“诺”

“嘎吱”门枢转动,宣政殿的排门被一扇扇地关上,殿内恢复了往日的安静。李治走到案几前,弯下腰随意从案几的书堆中拿了本,看到蓝色的封面上,竖排写着四个醒目的大字“资治通鉴”。翻开来,一股股油墨的清香味儿扑鼻而来,字体格外清晰工整。

他可谓博览群书,却也是头一次见到这样的书卷。

这些稀奇古怪的新鲜书籍,激起了李治的阅读欲望。他走上台阶,坐在案几前的席子上入迷得读起来,时不时夸赞着作者的精彩文笔。

当他看到写自己的本纪,记载着“上时为太子,入侍太宗,见才人武氏而悦之”时,李治英俊的脸上,却展露出古怪的神情。‘入侍太宗,见才人武氏而悦之…’呵呵,这些史官,真以为朕是在父亲更衣室与珝儿相识的,还煞有介事地记载下来。

李治扬起唇角,勾勒出一抹嘲讽。

然,当他在资治通鉴中看到“武氏”两个字时,心海荡漾起一朵朵甜蜜的浪花,初见武珝的情景渐渐从脑海中浮现了出来。

一曲恢弘大气不失温婉的华胥引,成为了他们之间的媒介…

贞观十七年初春时,他还是个藩王,还未夺取太子之位。二月初的一天,他坐着官邸的车驾,从西门进入太极宫。原只是为了进宫看望父亲,因为前些日子,听得线人说父亲痼疾又发作了。

就在他走下府邸车辇时,一阵丝竹管弦和古琴,长铮混合的演奏之声儿便飘然进入李治的耳膜。深通音律的他,不消细听便知宫廷乐队在排演华胥引。李治非常喜欢这首曲子,也曾向薛氏学习弹奏。

华胥引,又可以称之为华胥调。乃是上古时期,黄帝得梦理想国,醒来之后有感所作的曲子。华胥引所奏众生万象,大气磅礴,就算没有其他乐器合奏,只用古琴,演奏效果也丝毫不减它的华,却与美与古朴,大气。这也便是李治喜爱此曲之故,曾缠着太傅薛氏教授弹奏。

因为喜欢,这曲华胥于他而言,便似是放出了隐形的长线,牵引着他一步步往五凤楼的长廊走去。

果然,华丽壮美的五凤楼下,真就有宫廷乐队的排练。

十多个乐师们正盘腿儿,坐在一张铺开的宽大蒲席上。他们穿的是清一色的土黄色圆领束腰的窄袖长袍,头上裹着黑色的软脚幞头。抚琴的抚琴,吹箫的吹箫,敲鼓的敲鼓,还有弹琵琶的,弹箜篌的…

还有一群穿着春装坦领襦裙的舞伎,随着曲调在春寒陡峭下穿梭如蝶,翩翩起舞。被她们围在中间跳舞的女子,最为显眼。虽然,远远地望去,容貌看得并不真切,只看得清她的身高和穿着打扮。

这小姑娘身量未足,形容尚小,想来年龄不会超过十四岁的样子。

手机支付宝搜索P2zPYPB74GJ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淘宝双11超级红包,复制淘口令$bkb13lYsLPg$,打开手机淘宝即可领取。
若淘口令失效,请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京东双11超级红包,复制京口令¥UANeFApAs8a1nuds¥,打开手机京东即可领取。
若京口令失效,请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9:http://b.faloo.com/844283_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