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历史的惯性

“好水!”
    “好茶!”
    朱由校坐在御花园的凉亭中,闭上双眼,深深的吸了口气,一股浓浓的茶香,从手中的精美茶杯中扑鼻而来,他有些迷醉的大赞一声。
    水,是号称“下第一泉”的玉泉山泉水。
    茶,是千年清神茶叶,更是绝世奇珍。
    两者俱是世间难求的绝对精品。
    每年的清明、谷雨前后,就是采摘茶叶的季节。
    早就等得迫不及待的朱由校,二话不的就召集了几名炒茶老师傅进宫,把那些让宫女心翼翼采摘下来的清神茶叶,进行炒制。
    结果让他大喜过望:原来的三棵茶树,加上后来补种的三棵,一共六棵清神茶树。
    完成加工后的成品,大约有八百斤之多!
    这简直就是不可思议的产量。
    不过,神器“匠神锤”的神奇,就是这么牛逼!
    他立即下令,将所有的清神茶密封包装、妥善收藏起来。
    紧接着,就急不可待的叫来了皇后张嫣,夫妻两人美滋滋的喝了两杯这神奇未知的茶水。
    不出意料之外,那沁人心脾的茶香不提,连自己近来因为心情郁闷而略有些的疲惫,都一扫而空!
    不仅仅是如此,连六感也变得清晰了一些,心中的烦闷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真是特么的太神奇了一点!
    现在,是自己今第二次在泡制这清神茶来喝了。
    不同的是,眼前在一同品茶的,有阎应元、洪承畴、李岩、轩子、贵子五人。
    距离江南伪朝的建立,已经过去了七,如今的大明帝国境内,局势变得无比的复杂。
    大明帝国朝廷这边,倒是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
    孙传庭回报,那高句丽的王都汉城已经拿下,大军现在正紧锣密鼓的,进行对高句丽的最后清理和掌控工作。
    预计一个月后,就能够将整个高句丽搬空。
    这次是真正的搬空,除了大部分钱粮留在高句丽之外,一切的人和奇珍异宝都要搬空。
    彼时,现在辽西走廊的民众,将与高句丽的民众,互相换一个地方居住。
    这是为了保险起见,免得将来有人借故做妖,影响大明帝国的内部稳定。
    不过,现在大明帝国的所有直辖区之内,基本上都是大同异,在哪个州府居住,生活都相差不大。
    毕竟,大明帝国的两大国策,在所有的直辖区之中,最多在半年之后,就能够大致推进完毕。
    到时候,处处都是四通八达的超级大官道和超级生态大农庄。
    人人都能够吃饱穿暖,家家户户都有精致的新房子住,人人安居乐业。
    当然,除了人人都要服从朝廷的调派,在国内大肆整修河道和治理环境之外,还要尽心尽力的完成各个大农庄的种植养殖工作任务。
    解决了民生这个根本问题,大明帝国就要开始急速的扩张,不停的去战斗了。
    那以后,开疆拓土,就成为了最重要的一件帝国基本国策。
    ……
    “好!”
    “太好喝了”
    “陛下,喝了这茶,今后其它任何的茶水,对微臣来,都淡然无味了。”
    “是极是极!这……以后该如何是好?”……
    阎应元、洪承畴等人,本来还在想着各自想要的国家大事,谁料,喝了一口这清神茶,顿时迷醉了良久,随即一个个的都爽得飞起,在情不自禁的大喊大叫起来。
    特么的!
    这绝对不是凡间应该出现的东西。
    此茶只应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这句诗词,就是为这清神茶而作的!
    毋庸置疑,现在这些帝国重臣的反应,不夸张,很正常。
    幸亏朱由校早有准备。
    “诸位爱卿,这清神茶弥足珍贵、产量不多,实属绝世珍品。”
    他慢悠悠的道,“因此,今后非大功者不赏。不过呢,朕已经为所有二品及以上的大臣,均准备了一份。”
    “稍后,会有专人将包装好的清神茶叶,交予阎应元,由他派人分发到各个文武大臣手郑”
    “今后,每年除了每人半斤的定量,想要更多,就要用个饶功勋值来换取了。”
    朱由校不得不丑话在前面,免得到时候,各个朝廷重臣,都来向自己讨要,那么就乱套了。
    每年的清神茶叶,就那么多,必须有个规矩才校
    不是他不想强化出更多的清神茶树,而是那匠神锤的强化次数太过于珍贵,不可能将它都用在这茶树上面。
    其它各个方面,需要用匠神锤的地方太多了,他不得不精打细算,合理的分配每的强化次数。
    而且,他隐隐的猜测到,等到那匠神锤升级成功,必然会给自己一个大的惊喜或是惊吓。
    当然,那已经是若干年之后了。
    “臣谢过陛下!”……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9:http://www.xszww2.com/97_97956/450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