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地下势力的暗潮超乎于围观者的想象, 在形势刚刚演变为剧烈的不可控的斗争之时悄然湮灭,诡谲的沉寂下去。
投机者们想要趁机捞一把好处的想法因为错误的估计而破灭。他们甚至没能反应过来, 到底发生了什么,仿佛那样激烈的矛盾与争锋从未出现, 所谓的权力更替的说法都是毫无根据可言的。
等一切恢复平静,伦敦各大帮派该在的还是在,也没见结下了什么深仇大恨,除了领地有细微的调整,但也属正常范围。
最大的变化,或许便是引发这场动乱的伦敦东帮。
其mr·big——justin·brown遭到不明人士暗杀,至今没有找到凶手。第二把手暂且充当领导人时, 又因为没有足够的能力御下, 加上其他帮派不明缘由的抵制和骚扰,被迫下台。
接下来,元老们就最高位置的归属发生了重大分歧,整个帮派陷入严重的内斗。
这种对峙随着各人的人脉开始蔓延开来, 各大帮派或多或少或主动或被动的牵扯进来。
冲突愈演愈烈, 伦敦东帮几乎成了筛子,被安插了无数眼线。所有人都对这块肥肉虎视眈眈。
几乎所有的注意力都投注在这之上,以至于……各派内部不安分的人们开始蠢蠢欲动。
在爆发的临界点,各大帮派奇怪的一致停止动作,收回势力,安分的做观望姿态。
而此时的伦敦东帮掌权的人里,几乎找不到一个“cockney”, 它已经名不副实了。
前前后后,不过两个月不到。
伦敦的冬日还没到来,平和的气象又再次成为主旋律。
这一切似乎与高高在上的威灵顿公爵一家没有任何关联。
事实也如此,各大帮派的领导人可以用脑袋当赌注,自己的手下绝对不可能夹杂着来自这种势力的奸细。
伦敦还是他们的伦敦,没有人能夺得走。
硬要说哪里有什么顾忌,那么就只能是新生的伦敦东帮——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说不准这个老对头还有多少能耐。
以及,一个年轻人……类似于投机商人的年轻人。
一个出色的商人。
这是留在伦敦各大帮派领导人脑海里的一致印象。
这个年轻人拥有可怕的观察力——总能够抓到复杂局势里的关键。还有着极为出色的口才——头头是道的分析和绵里藏针的话语令人不自觉的跟着他的步调走。
他带给他们利益,又从他们手里获取利益。在整个剧本里,商人以最小的代价得到最大的成功。
他们后知后觉的发现,那个年轻人在没有武力的支持下,却拥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商人没有亲自去争权夺利,却巧妙的把每一张牌的风险转移至其他势力身上。
有趣的是,这个商人很有职业素养,懂得审时度势,那圆滑世故的态度让人捉不到毛病,因而四处逢源,左右得利。
他看起来没什么力量,却因牵扯的太多,变成不得不正视的角色。
一个出色的商人。
这样的评价颇为到位。
而这个商人比他们想象的还要出色些,因为这买卖不仅仅停留在帮派与帮派之间。
比如11·13号——在charles·wellesley失踪了二十七年又六个月的日子里被呈上放置在eorlson·wellesley书桌上的一份报告。
1949年5月13日,黑色星期五。
威灵顿老公爵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这个日子。
因为在那一天,他唯一的儿子被卷入伦敦地下黑帮斗争失去踪迹,而再得知消息……已是阴阳相隔。
而这份报告里,详尽的叙述了当年发生的经过。
以伦敦东帮为首,包括香港三合会,俄罗斯帮,意大利那不勒斯“camorra”在伦敦的分支势力在内的数个大帮派因为一批走私的大宗毒品的分配有了分歧。沉不住气的伦敦东帮,在当时的领导人ronnie·corrie和roger·corrie带领下率先动用了武力。
香港三合会选择按兵不动作壁上观,俄罗斯帮派起初和“camorra”合伙对付伦敦东帮,却在中途倒戈。
斗争的范围拉的很大,整个东区的主要街道都陷入时不时发生的枪战里。
苏格兰场的警员无力阻止如此大规模的动乱,一边上报的同时,一边只能隐晦的警告市民不要前往东区。
这种事必定是无法直说,否则等于正面打了警察一耳光,告诉民众他们办事不利。另一方面,上呈的报告,因为黑帮事先打通的官员人脉而被层层阻拦。
刚巧来到伦敦办事,并不知道这些事,经过街区的charles·wellesley被处于下风走投无路的“camorra”成员劫持。
charles身上佩戴的显眼的威灵顿家族徽章使他成为靶子。camorra的成员利索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