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系统的新功能

硬盘插在读取器上,进度条刚走完最后一格,叶无天就拔下了接口。他把设备重新锁进保险柜,动作干脆,没再看一眼。证据现在是武器,但还没到出鞘的时候。

他坐回工位,屏幕还停在TS-097的镜像界面。手指在键盘上悬了两秒,最终按下了关机键。机器熄灭的瞬间,他打开了系统界面,输入一行字:“我需要能说服普通人的话。”

光标闪烁了很久。

界面始终停留在“能力匹配中……”的提示上,没有进度,也没有错误。他盯着那串省略号,眉头一点点压下来。三十六小时后就是沟通会,如果连最基本的表达方式都找不到,所有准备都会变成自说自话。

他换了个方式,输入关键词:公众演讲、认知心理学、非技术受众沟通。

系统终于有了反应。界面短暂黑了一下,随即跳出一段模糊影像——大学礼堂,台下坐满学生,他站在讲台上,手心出汗,声音发紧。那是他唯一一次参加校级辩论赛,开场三分半就被人用逻辑漏洞逼到语塞,最后靠队友救场才勉强收尾。

记忆被调取出来时,连当时的窒息感都还原了。

“检测到用户存在表达焦虑,建议开启‘公众演讲模拟器’(测试版)。”

“该功能基于未来神经反馈训练模型,可在虚拟环境中模拟千人听讲场景,实时评估语速、情绪传递、逻辑清晰度。”

他盯着这段说明看了五秒,点了确认。

视野瞬间切换。

他站在一间虚拟会议室中央,长桌环绕,三百个AI生成的面孔整齐抬头。灯光打在脸上,不烫,但有种被盯穿的感觉。系统提示音在耳边响起:“模拟开始。主题:DSFC项目进展说明。听众构成:60%非技术背景研究员,30%行政人员,10%外部合作方观察员。”

他清了清嗓子,照着准备的稿子开口:“DSFC项目目前处于第四阶段验证期,等离子体约束时间已提升至……”

话没说完,系统弹出红色警告:“术语密度超标,理解率预估41%。”

同时,前方第一排的AI听众开始交头接耳,有人低头看表,有人掏出虚拟平板记录“听不懂”。

他停住,重新组织语言。

“我们做的东西,简单说,就是造一个能稳定燃烧的小太阳。”

“它不像火电站烧煤,也不像风电看天吃饭,而是模仿恒星的能量原理,把氢原子压到一起,释放巨大能量。”

系统提示:“认知负荷降低,继续。”

他接着说:“去年七月份那次爆炸,是因为磁约束系统短暂失稳。我们死了一个人,设备损毁三分之一。但从那以后,我们加装了七层冗余保护,现在就算主控系统全断,也能靠备用模块撑住三分钟——足够所有人撤离。”

说到“死了一个人”时,前排一个女研究员抬起了头,眼神变了。

系统反馈更新:“可信度上升,情绪共鸣初现。”

一轮模拟结束,评分弹出:

“说服力:C-”

“情绪感染力:D”

“信息清晰度:B”

“综合评级:C+”

“建议:减少被动防御性表述,增强愿景引导。”

他摘下连接器,现实中的呼吸重了几分。不是累,是憋着一股劲。他知道问题在哪——他一直在解释“我们没错”,而不是告诉别人“我们为什么重要”。

他重新接入系统,选择“再次模拟”。

这一次,他没用稿子。

“你们知道晚上回家最怕什么吗?不是停电,是不知道明天电价又涨了多少。我们小区上个月涨了两毛七,隔壁市涨了四毛。电网撑不住,新能源补不上,火电越烧越贵。我们做这个,不是为了拿奖,是想让电价从‘看天’变成‘看表’——表上那个数字,十年不涨。”

听众抬头率升到87%。

有人提问:“你们真能保证安全?上次爆炸视频我都看过,那不是实验,是事故。”

他回答:“是事故。但我们没删视频,没封账号,反而公开了全部数据。因为真正的安全不是不出事,是出事后能查清、能改、能防住下一次。你们去医院做手术,会因为有人麻醉过敏就反对所有手术吗?”

系统提示:“类比有效,信任值上升。”

另一人问:“如果这么厉害,为什么诺维能源说你们是骗局?”

他顿了一下:“因为他们不想有人打破他们的定价权。他们算的是账本,我们算的是未来。账本只能看十年,未来要看一百年。”

模拟结束,新评分跳出:

“说服力:B+”

“情绪感染力:B-”

“信息清晰度:A-”

“综合评级:B+”

“备注:具备基础说服潜力,建议继续训

来源9:http://b.faloo.com/1495500_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