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茫无际的大海之上,有着一叶扁舟。
其上,一个约莫十七八岁的少年划船,神色坚毅。
在船的末尾,有一只浑身金色毛发的猴子,抓耳挠腮。
“姜辰,咱们离那西牛贺洲,还有多远啊?”
若是让世俗之人听到,定然会惊骇之极。
因为说话的不是那少年,而是一直抓耳挠腮的猴子!
一只猴子口吐人言,如何不让人惊骇?!
然而,被称为姜辰的少年却是一脸淡然,显然早已习惯了与这能说人话的猴子交流。
“别急,我们已经出海三个月了,快了,快了。”
姜辰眼神闪烁,想到了自己和这只猴子的相遇。
三个月前,姜辰乘船出海,欲要前往西牛贺洲,拜师学艺。
出海的第三天,便遇上了同样是前往西牛贺洲的猴子,两人便同乘一船,一同寻那西牛贺洲。
早在刚出海半个月的时候,食物就被他们吃完。
一路上,一人一猴饿了就捕鱼,渴了就喝海水,倒也不至于饿死。
好在西游世界中的海水,似乎蕴含着一丝微弱的灵气,让姜辰不会因为摄入盐分过多而死。
“已经三个月了,还要多久啊……”
猴子耷拉着金色的脑袋,无精打采地坐在船头。
类似这样的对话,每天都会进行,姜辰已经见怪不怪,继续划着船。
时光流转,岁月如梭。
转眼间,又是三个月过去。
“姜辰,你快看,快看那是什么!”
这一天,猴子突然像疯了一般,在船上上蹿下跳,显得激动无比。
姜辰脸上,也不由露出一抹激动的神色。
放眼望去,前方尽是茫茫的大海。
而在视线的尽头,一抹大地的轮廓浮现!
六个月,半年的海上航行,终于是看到了一片大地,极有可能就是传说中的西牛贺洲,两人如何能不激动?
望山跑死马。
看起来已经不远的陆地,两人足足过了七天,才抵达岸边。
此时,往日威风凛凛的金毛猴子,浑身的猴毛都耷拉着,看上去疲惫不已。
姜辰更是神色萎靡,一身衣衫极为破旧,好似路边的乞丐。
然而,这一人一猴的眼神,均是明亮到了极点,灿若晨星!
到了西牛贺洲地界,一人一猴遍访多时,忽见一座高山秀丽,林麓幽深。
千峰排戟,万仞开屏。日映岚光轻锁翠,雨收黛色冷含青。枯藤缠老树,古渡界幽程。
奇花瑞草,修竹乔松。修竹乔松,万载常青欺福地;奇花瑞草,四时不谢赛蓬瀛。
幽鸟啼声近,源泉响溜清。重重谷壑芝兰绕,处处蒨崖苔藓生。起伏峦头龙脉好,必有高人隐姓名。
又听得一樵子歌曰:
观棋柯烂,伐木丁丁,云边谷口徐行。卖薪沽酒,狂笑自陶情。苍径秋高,对月枕松根,一觉天明。认旧林,登崖过岭,持斧断枯藤。
收来成一担,行歌市上,易米三升。更无些子争竞,时价平平。不会机谋巧算,没荣辱,恬淡延生。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
“神仙!这山里果真有神仙!”
猴子直听得两眼放光,一只手死死抓着姜辰的胳膊。
“没错,这里一定有神仙!”
姜辰亦是难掩激动之色。
寻仙出海,拜山访道,不就是为了寻一仙人,学得那成仙之法,从此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吗?
而且姜辰更是知晓,这里便是那灵台方寸山!
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老神仙,老神仙!”
往山中进了几步,猴子见到一个砍樵之人,口中悠扬歌声不断,连忙上前。
“哎哟,使不得使不得,我可不是什么老神仙。”
樵夫连连摆手,惶恐不已。
“我听得你唱道,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黄庭》乃道德真言,非神仙为何?”
樵夫笑道:“你有所不知,这是一位真正的神仙教我唱的。”
猴子眼冒精光:“真正的神仙?在哪?”
樵夫微微一笑:“此山叫做灵台方寸山,山中有座斜月三星洞,那洞中有一个神仙,称名须菩提祖师。”
“你从此地,南行七八里,便是他的住处了。”
猴子一听,急忙拉着姜辰就往南行去。
姜辰对那樵夫微微一礼,这才跟上猴子的脚步,寻那须菩提祖师而去。
望着一人一猴的背影,樵夫眼中,闪过一道微光。
“这猴子,乃是我天命之中的弟子,至于这少年,却是与我无缘,不过若是诚心,收入门中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